中原桃李尽门生,官比冰壶彻骨清。
此意九重非不达,又持文枋赴陪京。
注释:
中原:指北宋的故都,今河南省开封市。桃李:指学生,喻指门生、门徒。门生尽门生:指自己的弟子已全部离去。官比冰壶:比喻自己清廉如冰壶(即玉壶,用玉石制成,盛水结冰,清澈透明,比喻高洁)。彻骨清:形容自己清廉之极。此意九重非不达:意思是说:这种清正廉明之意,皇上是理解的,也是能够明白的。又:表示又一次的意思。文枋:指公文。赴陪京:指奉旨前往京城。
赏析:
这首七言律诗是作者赠与好友汤西崖的诗作,表达了对汤西崖出关赴任的祝贺以及对其清白廉洁品质的赞扬。
首句“中原桃李尽门生”,直接点明了主题——门生遍布中原大地。这句诗既表达了作者对门生的怀念之情,也隐含了对国家未来的担忧。中原大地养育了众多英才,如今门生们都离开了,不禁让人感到惋惜。然而,这也正是为国家选拔人才的大好时机,因此作者对此表示理解和支持。
次句“官比冰壶彻骨清”,进一步赞美了汤西崖的清廉品格。冰壶,是一种玉制的器皿,清澈透明,象征着高尚的品质。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汤西崖担任的官职如同冰壶一样清白无暇,他的品德和操守都达到了极高的境界。
第三句“此意九重非不达”,则进一步强调了皇帝对汤西崖的理解和认可。九重天,指的是皇宫的最高层,代表着皇权的最高地位。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汤西崖的这种清廉之心,即使是在九重天之上的皇帝也是理解并能够体会的。
尾句“又持文枋赴陪京”,则表达了对汤西崖再次出任新职的喜悦之情。文枋,是指公文,这里指的是汤西崖即将前往京城任职。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你又将拿起公文,踏上前往京城的旅程,继续为国为民奉献自己的力量。
整首诗通过对汤西崖的赞誉,表达了对他清白廉洁品质的敬佩以及对国家未来的期许。同时,这首诗也展现了诗人对朋友的深情厚谊和对国家忠诚的高尚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