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洺关前春水绿,草色平铺接沙麓。
戍人闲杂老农耕,拾得前朝战场镞。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语言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的基本节律、韵律,理解其思想内容,体会其情感表达,掌握常见的修辞手法。

本诗是一首写景抒怀之作。诗人借写临洺关前春水绿草平铺接沙麓之景,抒发自己对国事的忧虑与忧思之情。首句写眼前所见,次句写耳中所闻,三句写心中所想。全诗构思精巧,情景交融。

“临洺关”点明诗题,交代了写作地点。首句中的“春水绿”,既写出了春天河水的特点,又写出临洺关前景色之美;而“草色平铺接沙麓”,更把读者引入一个生机盎然的画面:春草长满了整个山坡,那青绿色如同一块巨大的地毯,将沙漠的边陲也遮住了。这两句不仅描写出了一幅美丽的图画,而且写出了诗人的所见所感,为下面的抒情做铺垫。

第二句写听到的声音。诗人站在临洺关前,远远望去,只见一片青草地延伸到沙丘之麓,他不禁想到,在这广阔的原野上,应该有不少游牧民族在这里放牧吧!“戍人闲杂老农耕”,从侧面反映了这一现象,并进一步突出表现了诗人的所见。

最后两句写诗人自己的感想。在这样一个充满生机的地方,却有战争的硝烟弥漫着,令人生畏。诗人触景生情,联想到了历史上的往事。“拾得前朝战场镞”,“镞”,箭上的箭头。“镞”指箭头。这里用典,说明作者在欣赏自然之美时,思绪飞扬,情不自禁地联想到了历史上的战争。

【答案】

译文:

临洺关前春水碧绿如蓝,春草连天平铺沙漠的边际。守卫边疆的士兵悠闲地耕种着田地,发现一枚前朝的兵器箭头。

赏析:

此诗描绘了一幅壮美的塞外风光图,同时表达了诗人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及对历史沧桑的感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