顽砾粗礓少砚材,词人陈迹散如灰。
两家抟土殊多事,曾范三台旧瓦来。
邺下杂咏四首 其三
顽砾粗礓少砚材,词人陈迹散如灰。
两家抟土殊多事,曾范三台旧瓦来。
译文注释
- 译文:
邺城(今河北省临漳县)的碎石和泥土不足以作为砚台的材料,文人留下的足迹如同尘埃一般消散。
两家在邺城共同堆积起泥土,却因琐事争执不断。他们曾从古三台山(位于邺城附近)搬运过来一些旧瓦片。
赏析
- 诗句解读:
“顽砾粗礓少砚材”,这里的“顽砾”指坚硬的石头,“粗礓”则是粗糙的石片。诗人通过这两个词汇形象地描绘了邺城的地理特征。邺城地处北方,地质条件复杂,多石且不平整,不适合直接制作砚台。而“词人陈迹散如灰”则表达了文人墨客留下的文字或作品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被遗忘,如同灰尘一样消失得无影无踪。这既是对古代文人命运的感慨,也反映了历史的沧桑变迁。
“两家抟土殊多事”,这里“抟土”指的是堆积泥土。两户人家为了争夺土地资源,发生了不少争执和矛盾。这句诗揭示了当时社会中土地纷争的普遍性和激烈性。而“曾范三台旧瓦来”中的“范”可能是指某个地名,如范阳。邺城附近确实有一座名为三台山的地方,可能是他们搬运旧瓦的来源之一。这一行为不仅展现了当时社会的生产活动,也反映了人们对物质资源的争夺欲望。
这首诗通过对邺城自然景观的描述引出文人墨客的命运与历史变迁,进而探讨了社会现实和人物性格的多样性。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与深刻的思考,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历史感和人文情怀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