浊浪高于师旷城,人随庐舍尽东倾。
至今雨湿天阴候,过客犹闻鬼哭声。

【注释】

师旷:春秋时晋国乐师,姓师名旷。晋平公时,曾击磬而招风,使暴风暴雨止息。后人传说,晋平公的城郭高峻,为防暴风之灾,命乐师师旷筑城,故城高数丈,可避风。

【译文】

滔滔浊浪高过了师旷筑起的城池,人们随着庐舍全都向东倾斜。至今雨湿天阴,过路人还听到鬼哭声。

【赏析】

这首诗是陈留县志杂题中的第十首。此诗描写了一幅风雨中的景象:狂风巨浪,如山崩堤决,滔滔东倾,大雨如注;屋宇倾倒,行人断路,鬼哭神号,令人心惊胆颤。诗中所写景象虽属想象,但诗人却以极其逼真的表现手法,刻画了一个暴风雨来临之前的情景。“浊浪高于师旷城”一句,用典生动传神。师旷是晋平公时代的一位著名乐师。他曾经在晋平公面前击磬,使狂风骤雨顿息。诗人借用这一典故,说明当时所处环境恶劣到了极点。这里所说的“高于”,并非实际高度,而是比喻其声势浩大,足以冲倒城墙,可见作者当时所处环境的险恶程度。“人随庐舍尽东倾”二句,紧承前句而来,进一步刻画出一种狂风怒号、大雨倾泻的景象。“人随庐舍尽东倾”,是说人们顺着房屋倒塌的方向纷纷向东方逃去。“今雨湿天阴候,过客犹闻鬼哭声”二句,则又从侧面写出了当时情景的恐怖。“今雨湿天阴侯”,既说明天气阴暗潮湿,也暗示出这种天气已经持续了很久。“过客犹闻鬼哭声”,则是说在这种阴沉昏暗的环境中,人们仍然能听到阵阵鬼哭声,更增加了人们的恐怖感。全诗语言简练,形象生动,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