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刹矶头雨杀风,千樯烟气湿蒙蒙。
楚天低压平芜外,何处青山认皖公。

【注释】

三江口:指长江入海处的三门峡口。苦雨:指连阴雨不断。那刹矶头:指长江边的一个地名。那刹,梵语Nāsī的音译,意为“岸上”。千樯(qiáng):指无数船只。烟气湿蒙蒙:形容江面上雾气缭绕,一片模糊。楚天:指湖北一带的天空。皖公:指三国时东吴将领周瑜。周瑜字公瑾,以美才著称,故后人称其为“周郎”,又因其家住庐州(今安徽合肥),又称“皖公”或“周公”。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三门峡游览后有感而作的。首句写天气,次句写江面,第三句写天空,末句点题。全诗写得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第一句“那刹矶头雨杀风”,意思是说三门峡口的矶头之上,大雨滂沱,狂风呼啸,雨风交加,几乎要将人刮走。这里用“那刹矶头”作为地点,用一个“那”字来强调这个地方,说明诗人是在这个地方的矶头上看到这一场暴雨的。“雨杀风”是说这场大雨和狂风交织在一起,将天地万物都笼罩在风雨之中。这里的“杀”是动词,意思是“使……变得……”,在这里是“使……变得……”的意思;“风杀”则是名词活用成形容词,意思是“强劲的风”。“那煞”(na sa)原意是“很”,“杀”原义是“大”、“强烈”。两句合在一起就是“那刹的矶头,大雨滂沱,狂风肆虐,简直要把人刮走。”这个句子中,用了一个“煞”字,突出了天气之恶劣,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之情。

第二句“千樯烟气湿蒙蒙”,意思是说无数的船只在烟雾弥漫的江面上航行,船上的烟气与雨水混合在一起,使得整个江面都变得朦胧起来,如同被一层水汽笼罩。这里的“千樯”指的是无数船只,而“烟气”则是指船舱里冒出的烟。这句诗描绘的是一幅江面上雾气缭绕、烟雾弥漫的景象,给人以一种朦胧、迷蒙的感觉,仿佛整个江面都被笼罩在一层神秘的面纱之下。

第三句“楚天低压平芜外,何处青山认皖公”,意思是说在这阴沉的天空下,楚地的天空显得低矮、沉闷,仿佛要压到地面一般。而在这片乌云密布的天空中,却隐约可见远处的青山。这里的“压”字用来形容天空的压抑感,给人一种沉重、压抑的感觉。而“楚天”则指的是湖北一带的天空,也就是作者所在的地理位置。这句诗通过对比的方式,将读者的视线从广阔的江面引向远方的青山。而“何处青山认皖公”中的“何处”二字,则表明在如此阴沉的天气下,作者无法辨认出远处的青山是否就是传说中的周瑜墓所在地。这里的“识”字用来形容辨别、确认的意思。整句诗通过描绘天气、江面以及远处的青山,展现了一幅宁静而又深沉的画面。

这首诗通过对天气、江面以及远处青山的描绘,展现了一幅宁静而又深沉的画面。诗中运用了大量生动的比喻和拟人手法,将自然景象和人文景观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同时,诗人也借此表达了自己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之情以及对历史人物的怀念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