噀水浇花晓尚寒,试凭纤手摘来看。
神仙旧是瑶台伴,再到人间合梦兰。
【题曹希文祓兰图】
噀水浇花晓尚寒,试凭纤手摘来看。
神仙旧是瑶台伴,再到人间合梦兰。
注释:
噀(xùn)水浇花:用口吹的水去浇花。噀指口吐水,也作喷、喷唾等。
试凭纤手摘来看:试着用手摘下来看一看。
神仙旧是瑶台伴:神仙过去曾经是天上的玉女,现在又回到了人间。
合梦兰:合在一起做梦。
噀水浇花晓尚寒,试凭纤手摘来看。
神仙旧是瑶台伴,再到人间合梦兰。
【题曹希文祓兰图】
噀水浇花晓尚寒,试凭纤手摘来看。
神仙旧是瑶台伴,再到人间合梦兰。
注释:
噀(xùn)水浇花:用口吹的水去浇花。噀指口吐水,也作喷、喷唾等。
试凭纤手摘来看:试着用手摘下来看一看。
神仙旧是瑶台伴:神仙过去曾经是天上的玉女,现在又回到了人间。
合梦兰:合在一起做梦。
【注释】 沔阳道中喜雨:这首诗写于作者被贬为江陵县令时。沔阳,即今属湖北荆州地区一带的汉水北岸地带,古称沔州、汉阳郡。这首诗就是作者在沔阳县(今湖北省仙桃市)作官时的喜雨之作。 一枕凉侵被:诗人在梦中醒来,感到枕头上凉气袭人。一枕,枕头;凉侵被,指枕头冷。 朝来得晏眠:早晨睡得迟了,所以醒来得晚。晏,晚。 江清收潦后:雨水把江水冲得十分清澈。 风劲挂帆前:大风刮起,船帆迎着风张开。 宿雨才如露
【注释】 设险凭全楚:设险,设置险阻;凭,倚仗、凭借;楚,指湖北的古国名。 江防:长江的防线。 郭:指外城或城墙。 独客:独自的客人。 天阔星如坠:形容天高云低,星星像要掉落下来一样。 惨澹:凄凉黯淡的样子。 【赏析】 蕲州道中 这是一首七律。此诗作于唐僖宗乾符二年(875),时为安史叛乱后第二年,是诗人避乱在蕲州(今属湖北)道中的即景抒怀之作。 第一句“设险凭全楚”,是说作者以自己的智慧和胆略
以下是对这首诗《荆州杂诗六首·其六》的逐句翻译和赏析: ``` 南郡风流地,雄藩毂久推。 梨花前队拥,红粉后车来。 马酒分獐饫,狐裘逐兔回。 明明军令在,蜀道几时开。 注释: 1. 南郡:指的是现在的湖北省荆州市地区,古代称为南郡。 2. 雄藩:指的是强大的藩镇,即地方上的豪强势力。 3. 毂(gǔ):古时车轮中心的转轴部分,这里比喻地方势力的中心。 4. 前队拥:指前面的军队或官员拥簇着。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的内容、语言、技巧、思想情感及赏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请对下面这首诗逐句释义”,然后根据选项确定答题的方向是内容、语言、技巧还是思想情感。 此诗的首句“三户亡秦谶”中的“三户”指的是项羽的部下英布、蒲将军和黥布三家。“亡”字在这里有“灭亡、消灭”之意,而“亡秦谶”是指预言秦朝灭亡的谶语。次句中“孤军覆楚师”的“孤军”指刘邦所率的起义军
诗句释义与赏析: 注释: 1. 中山存后裔:意指在乱世中,仍有人能保持对中山国(或某一家族、势力)的忠诚和记忆。 2. 失路亦依刘:意指即便身处困境或失去方向,也仍旧选择依赖或支持刘姓(可能指刘备或类似身份的人物)。 3. 大局分三国:意指当时的局势被分成了三股势力,各自为政。 4. 深心借一州:意指尽管整体形势复杂,但仍有个人(或某个团体)希望从中找到立足之地,即“一州”。 5.
荆州杂诗六首 其一 【注释】: 要害西南最:要害之地,在西南。要害,指战略要地。 乾坤百战馀:乾坤,天地之间。百战馀,指经历了无数战斗。 孤城还矢石,陈迹遂丘墟:孤城,指被围困的城池。 陈迹,指曾经存在的痕迹和遗迹。 丘墟,山丘废墟。 白日吹笳外,枯风落木初:白日,指白昼。 笳,即胡笳,古代管乐器。白日,指白天。 枯风,指秋天的风。 落木,指落叶。 暂来戎马地,惭愧得安居:戎马,指战争。 安居
【注释】 游燕不果乃作楚行:燕国不能成行,于是写下楚行。 北道:指北方的道路。南辕北辙:本应往南走而却往北走的比喻。 一门初约变:当初与某人约定好了,结果变化了。 岐路独行多:岔路上独自行走的多。 弹筝客:弹奏筝曲的歌者。击楫歌:敲着船桨而唱起歌曲。 田舍好:田园生活的愉快。 也知:明白。 壮志恐蹉跎:有远大的抱负却担心自己被耽误。 【赏析】 此诗是诗人在仕途不得志时所作
【解析】 此题考查诗歌鉴赏。赏析诗句的内容和作用,赏析诗句的语言特点,分析诗人的思想情感,赏析表达技巧和语言风格,赏析作者的观点态度,这五点是常规的考点。解答此题时,首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逐句释义”,然后依据对诗歌的理解,从炼字、手法、情感等角度具体分析。 (1) “一枝开异域,独秀殿群芳”:一枝花独自在异国他乡开放,独自盛开于群芳之中,突出了梅花的傲骨与坚韧不拔的精神。 (2)
【注释】 1.季叔:作者的堂弟名季,排行第四。 2.荆州:今湖北江陵。 3.会合期难定:指与堂弟相见的日期难确定。 4.苍茫:迷惘。 5.烽烟:这里指战事。 6.地满:到处都是。 7.书疏:书信。 8.薄宦:微官。 9.驱策:驱使、驱使车马。 10.去留:离开和留下,指离别。 11.荆南:即荆门、荆山南边,这里借指荆州。 12.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市。 【赏析】 这是一首写久别重逢之情的诗
【注释】 梁元:指梁武帝萧衍。梁武帝时,荆州为重镇。称兵:起兵叛乱或割据一方。方士:方术之士。这里指迷信方术的人。干戈:兵器。弟兄:同辈人。戎衣:军服,借指军队。讲殿:讲武之殿。诗句:诗歌。巡城:巡历城中。世乱:乱世。文:诗。 【赏析】 这是一首讽刺诗人的诗。全诗以“祸福”开篇,指出梁武帝萧衍虽然在荆州重镇称兵叛乱,但在朝廷之上,却仍能安享太平,享受着方士、方术之士带来的“祸福”。而诗人自己
注释: 葛陂龙化杖如仙,欲卷银河泻作泉。 葛陂是地名,位于今湖北省黄冈县西南,与长江相望;龙化杖是指神木杖,传说中由仙人所持,可以驱邪镇妖;欲卷银河泻作泉,形容水流湍急,如同银河倒流。 除是先生能镇定,波涛人海正粘天。 除是是指只有,只有先生才能镇定;波涛人海正粘天,形容江水汹涌澎湃,如同大海一般。 赏析: 本诗描绘了一幅壮观的江景画卷,诗人通过生动的描写,展现了江水的浩渺和波涛的壮阔
【注释】 1. 食荠:《诗经·小雅》有《采薇》之诗,“我行其野,芃芃(茂盛的样子)黍稷。我行其野,秠秠(茂盛的样子)萧艾。我行其野,黄鸟周围。我行其野,郁郁葱葱。我行其野,面包如蒿。我行其野,四牡骄骄。我行其野,芃芃薍苕。我行其野,或稼或穑。我行其野,或肆或休。我行其野,或耘或耔。我行其野,或西或东,我行其野,或南或北。我行其野,或雕或琢。我行其野,或息或作。我行其野,或耕或籽。我行其野
【注释】 除夕:旧历年最后一天。 德尹、润木、信庵:都是苏轼的朋友,名不详。 雷霆:闪电。 扰扰:形容声音嘈杂。 狂走:乱跑乱窜。 多事:指放爆竹的声音。 赏析: 此诗是一首咏物抒情的诗,作者通过写除夕之夜的景象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前两句“前夜雷霆了不惊,静中扰扰惜群生”,描绘了除夕之夜的宁静景象和人们对于夜晚的期待之情。后两句“一村野犬多狂走,多事邻家爆竹声”,则是对周围环境的描写
【译文】 在鹊豆篱笆边,我摸着肚子走,懒得闲游,背着锄头回去耕田。自己却感到惭愧,因为今年丰收,吃得饱饱的,所以听到邻居家打稻的声音才觉得有趣。 【注释】 闻:听到;丰年:丰收之年。 【赏析】 这是一首农村生活诗。诗人描写了乡村的田园景色,表现了自己对劳动生活的热爱和赞美。 全诗以“闻村家打稻声”为题,首句就写出了诗人耳闻的景象,接着便写诗人的所感。颔联两句,写诗人的所思。颈联两句,写诗人的所得
《沈孟泽索题小照二首其二》的诗句为:“神理真传老画师,毫端跃跃动须眉。人间别有膏肓病,看取先生袖手时。” 这句诗不仅描绘了一位老画师的神韵和技艺,还通过比喻展现了其艺术的高超境界以及面对世俗纷扰时的从容态度。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神理真传老画师”:这句话意味着这位画师的技艺达到了非常高超的境界,他的画作能够真实地传达出画家的精神和情感。 2. “毫端跃跃动须眉”
【注释】 桐:梧桐,木名。阴:荫,树影。补图:指补写小照。竹材:这里泛指琴瑟之类的乐器材料。少:缺乏,没有。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首句写景为画面烘托气氛,次句抒情为人物活动铺垫背景。全诗通过描写一幅清幽的山水小照,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之情。 “桐阴宽罩一方苔,流水声中洗耳来。”这两句是写景。桐叶茂密,遮天蔽日;青苔覆盖了一块地方,绿油油的一片。溪水潺潺,发出潺潺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