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来食指无端动,走觅邻园又一奇。
薄雪乍消青冒土,满篮香荠未花时。

【注释】

  1. 食荠:《诗经·小雅》有《采薇》之诗,“我行其野,芃芃(茂盛的样子)黍稷。我行其野,秠秠(茂盛的样子)萧艾。我行其野,黄鸟周围。我行其野,郁郁葱葱。我行其野,面包如蒿。我行其野,四牡骄骄。我行其野,芃芃薍苕。我行其野,或稼或穑。我行其野,或肆或休。我行其野,或耘或耔。我行其野,或西或东,我行其野,或南或北。我行其野,或雕或琢。我行其野,或息或作。我行其野,或耕或籽。我行其野,或浚或淈。我行其野,或芸或亩。我行其野,或绩或kess。”这是《诗经》中的一段,用来形容采摘蔬菜的场面。这里指摘食荠菜。
  2. 朝:早晨。
  3. 食指无端动:《论语·乡党》云:“食不厌肉,鱼脍不厌,唯酒少饮”,孔子对吃鱼和肉都没有什么特别的讲究,但对酒却要求甚高,认为酒是祭祀时的必需品。这里的“食”字,指的是饮酒的意思。
  4. 邻园又一奇:《太平广记》卷二七五引《唐逸史》:“王彦威家多蔬笋,常以十斤为率。时人谓王家有千盘绿笋。”意思是邻居家的菜比自家的更好,所以称其为“又一奇”。
  5. 薄雪乍消青冒土:初降的雪花刚刚消融,露出了土地的颜色。
  6. 满篮香荠未花时:《太平广记》卷三六引《荆楚岁时记》说:“寒食日,取榆柳之火燃炊饭,名曰子推燕”。这里的“荠”是指荠菜。荠菜在开花前采摘,味道最佳。
    【赏析】
    此诗写于冬至后,寒食之前。作者一大早起来就感到手指发痒,原来是想吃荠菜了。于是赶紧去邻居家摘了一棵荠菜回来。这棵荠菜还没有长出花朵来呢。
    这首诗的意境清新、自然,让人读来有一种回归自然的舒适感。诗人通过对寒食时节采摘荠菜这一场景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于自然、宁静生活的向往之情。同时,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诗经》中的诗句“我行其野,或采或樵。”来表达自己对于劳动人民的同情之情,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