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幅看题幼妇辞,个中多识背时宜。
只除一事曾瞒却,谏草焚来不遣知。
【注释】
王黄湄:北宋文学家,字希声,钱塘人。属题:在诗画的空白处题写诗句。红袖乌丝图:指绘画作品。幼妇辞:年轻女子的诗词歌赋。背时宜:违背时代潮流和世俗观念。曾瞒却:曾经隐瞒。谏草:进献皇帝的奏章。不遣知:不知道它被销毁了。
【赏析】
此诗作于宋哲宗元符元年(西元一零九八年)。黄湄因上疏劝止钦宗禅位而得罪,被谪监饶州税,途经江西鄱阳湖,见渔民捕鱼,有感而作此诗。
首句“横幅看题幼妇辞”,是说作者站在高高的船头,远远地观看那些渔民们正在题写的红袖乌丝图。这里所说的红袖乌丝图,指的是民间流行的一种图画。这种图画通常以妇女为主题,上面绘有各种图案,色彩艳丽,十分引人注目。黄湄站在高处,自然看得很清楚。“幼妇辞”则是说这幅图画上所画的都是年轻女子的诗词歌赋,表现的是年轻女子们的才情和风韵。
中间两句“个中多识背时宜”,“个中”即指这幅画中的幼妇。黄湄认为这些幼妇们的诗词歌赋虽然美丽动人,但都是迎合世俗的风气,违背时代潮流和世俗观念的。这里的“识”指的是识别和领悟的意思。“背时宜”则是指违背时代的要求和潮流。黄湄在这里表达了他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不满和批判。
后两句“只除一事曾瞒却,谏草焚来不遣知”则进一步指出他曾经因为进献过一篇关于政治改革的文章而被毁谤。黄湄在这篇文章中提出了许多改革的建议和意见,主张加强中央集权,整顿吏治,减轻百姓负担等。但是这些建议和意见并没有得到皇帝的支持和采纳。后来有人将这些文章焚烧掉了,使得黄湄无法得知自己的文章是否被毁谤。
这首诗通过描写一幅幼妇的诗词歌赋画,表现了诗人对当时世俗风气和官僚政治的批评和讽刺。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曾经进献过一篇改革文章却被毁谤的无奈和愤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