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尾龙头五丈馀,葺鳞镂甲洗兵初。
班头旧出灵官阁,鼓板中间领木鱼。
【注释】
黔阳:今湖南省黔阳县。踏灯词:一种民间舞蹈,以舞龙、舞狮为最常见,也有舞花灯、舞麒麟的。其形式是舞者持彩灯,或执狮、龙等道具,边歌边舞;歌词多取材于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等。五首:这里指五首《黔阳踏灯词》。
五丈余:指龙尾长五丈余,这是形容龙身巨大。葺鳞镂甲:指用刀刻出龙鳞、龙甲。“葺”即雕刻。洗兵:洗除兵器之污秽。此句意为龙身上刻着鳞片和甲胄,用以清洗兵器上沾染的血污。初:开始。班头:指古代军中负责值更守卫的人。旧出灵官阁:指龙被派往灵官阁值更。灵官阁,供奉神祇的殿堂。鼓板:指挥乐工击打乐器所用的板子。领木鱼:率领木鱼,即指挥乐队。
【赏析】
这首诗写在黔阳县举行《黔阳踏灯词》时的情景。诗的前半部分描写了龙的制作过程。后半部分描绘了龙在《黔阳踏灯词》中的表演。
前两句写龙的制作。龙是一种神奇的生物,它的身体巨大而蜿蜒曲折,全身覆盖着鳞片。这些鳞片就像一块块精美的玉石,上面还镌刻着各种图案。龙的身上还装饰着铠甲,就像战士穿着战袍一样威武雄壮。这种制作工艺十分复杂,需要经过精心的设计和制作才能完成。
后两句写龙在《黔阳踏灯词》中的表演。龙被派往灵官阁值更,负责看守神像和神位。在表演过程中,龙会带领乐队演奏欢快的音乐,使现场气氛更加热烈。同时,龙也会用它的身躯和尾巴在空中翻滚飞舞,展现出惊人的力量和速度。
这首诗通过对龙的制作和表演的描绘,展现了古代人民对龙的热爱和崇拜之情。龙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符号之一,象征着吉祥、威严和神圣。在民间传说中,它还具有驱邪避凶、保佑平安的神奇力量。因此,龙在《黔阳踏灯词》中的表演深受人们的喜爱和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