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以臭得名,横行罪难掩。
均为血肉害,虮虱当末减。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应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其运用的“手法”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然后要结合诗句分析艺术效果;最后,根据题目要求,指出艺术手法在诗中的具体运用,并阐述其作用。本题要求赏析“虫以臭得名,横行罪难掩。均为血肉害,虮虱当末减。”这四句诗的表达效果,这是对诗人情感态度的把握。
【答案】
译文:那些因体味恶臭而得名的虫子,肆意横行,罪行难以掩盖。这些害人的虫子都是血肉所生,而它们所造成的伤害却
比虮虱更厉害。
注释:虫以臭得名(“虫”,指害虫)横行 (肆意横行)罪难掩(罪行无法隐藏)均为血肉(都是血肉所生)害(祸害)虮虱
当末减(比虮虱更厉害),比喻害虫的危害。
赏析:前两句写“虫以臭得名”,说明害虫之所以能为害社会,是它们具有一种令人厌恶的臭味,人们才称之为“虫”。后两句
写害虫“横行”,罪行难以隐瞒。“均为血肉所生”“虮虱当末减”,表明了害虫与人类一样具有血肉之躯,同样会遭受到痛苦与
折磨;而且害虫给人们的损害往往超过人类自身,如人虱、虮虱等害虫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危害,更是十分严重的。
此诗用对比手法,将害虫与人类作比较,突出了害虫对人类的危害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