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数洛昜春,不上天彭谱。
爱此甘露瓶,纹如衲衣补。

【注释】

徐青藤:即徐渭,明末清初画家、文学家。墨牡丹:指用墨笔画的牡丹。视远上人:即视远法师,俗姓李,名慧忠,号紫竹道人,为明末清初著名高僧。题二首:指《墨牡丹图》。洛昜春:洛邑(洛阳)的春天。不上天彭谱:不写天彭谱。天彭,地名,在今山东滕县东南。甘露瓶:盛甘露(甜水)的瓶子,这里代指佛经。纹如衲衣补:指墨牡丹上的纹理像和尚衲衣的补丁一样。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画家徐渭为一位名叫视远的法师写的两幅《墨牡丹图》。这两幅画分别名为《墨牡丹图》和《墨牡丹图》。第一幅画上有“视远”二字,第二幅画则有“不数洛昜春”、“不上天彭谱”等诗句。这些诗句都是诗人对画中景物的赞誉之词。

诗的第一句“不数洛昜春”,意为这朵牡丹花并不逊色于洛阳春天的景色。这里的“不数”就是不比的意思,而“洛昜”则是洛阳的意思。洛阳是古代中国的著名城市之一,被誉为天下之中。所以这里的“洛昜春”指的是洛阳春天的景色,也就是洛阳春天的美景。

接下来第二句“不上天彭谱”,意思是这个牡丹花并不逊色于天彭谱。天彭谱是一本关于天彭县(今江苏徐州)的地理志书,记录了天彭县的历史、地理、民俗等方面的信息。这里的“不上天彭谱”表示这个牡丹花并不逊色于天彭谱,也就是说这个牡丹花的美丽程度超过了天彭谱。

最后一句“爱此甘露瓶,纹如衲衣补”,意思是喜爱这朵牡丹花,就像喜爱一个装满甘露的瓶子,而它的纹理就像和尚衲衣的补丁一样。这里的“甘露瓶”是指一个装满甘露的瓶子,甘露是一种清凉的水,常用于佛教仪式中。而“纹如衲衣补”则是指牡丹花上的纹理就像和尚衲衣的补丁一样。和尚衲衣通常是用棉布制成,上面有许多补丁,这些补丁就是和尚们在日常生活中用来修补衣物的地方。所以这里的“纹如衲衣补”就是指牡丹花上的花纹就像是衲衣上的补丁一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