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门无剥啄,倦枕阅晨暮。
风外一声蝉,谁家庭下树。
【注释】
闻蝉:听到蝉叫声。剥啄:敲门声。剥,击打;啄,敲门声。家下树:指树上的知了。
【译文】
闲散的门没有敲问,疲倦地枕着听早晨和傍晚的声音。
从风中传来一声蝉鸣,不知是谁家的知了停在了树梢上。
【赏析】
这是一首很有名的诗。诗人以“病枕”为题,抒发了自己因长期抑郁不得志而感到苦闷的心情,同时也反映了封建社会下层知识分子的艰难处境,表达了他们希望有所作为而又无路可走的苦闷心情。这首诗在艺术手法上有其独到之处。
诗一开头,就点明自己的住处“闲门无剥啄”,表明自己已经闲居在家,没有来访的客人打扰。“倦枕阅晨暮”,则表明他整日卧床不起,生活困顿。这两句是说,由于长期不与外界接触,所以连敲门的人也没有。“闲门无剥啄”,既写出了诗人的清高,也表现出他的寂寞和苦闷。“倦枕观晨暮”,则写出了诗人的孤独和无聊,也表现出他内心的苦闷。这两句是说,由于长期不与外界接触,所以连敲门的人也没有。
接着诗人就写到了自己所居住的庭院,但也是一片荒凉冷落的景象——
“风外一声蝉,谁家庭下树。”
这句诗的意思是说,在庭院里听到了一声蝉鸣。“谁家庭下树?”则是说不知道是谁家的树在院子里生长。
“谁家庭下树”是全诗的关键句,它不仅引出了后面的一句诗,而且也为后面一句诗作了铺垫。因为只有知道了是哪个人家的树才可能知道这个树的主人是谁。而这个主人又可能是诗人自己的邻居,也可能不是。如果是一个邻居,那么这个诗人就是那个家庭的知更鸟,而这个知更鸟就是诗人的朋友,或者是他的亲戚。如果是亲戚,那么就可能是他的妻子或者孩子。总之,“谁家庭下树”这句话既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无奈和失望,也反映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自己所处的环境,以及他所听到的蝉鸣和看到的事物,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同时,这首诗也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悟和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