蚤信归期在未占,隔年羊酒梦中担。
儿童识面尚八九,父老叩门时两三。
瘦尽形容皮骨在,新留霜雪鬓毛添。
白头白尽非初白,别署头陀忍辱庵。
【注释】:
- 蚤信归期在未占:早先就相信回家的日子。占,占卜,指算命或预测。
- 隔年羊酒梦中担:隔年的羊肉和美酒。羊酒,指过年过节时亲友馈送的礼物。
- 儿童识面尚八九,父老叩门时两三:我儿辈还认识我(的样子),但已经过了八九年了。叩门,指敲门。
- 瘦尽形容皮骨在,新留霜雪鬓毛添:形容消瘦到了极点,只剩下皮肉和骨头;头上的白发又添了一层,增添了几分苍老。
- 白头白尽非初白,别署头陀忍辱庵:我的满头白发不是原来的那样洁白,而是经过岁月磨砺而变得灰白。别署,这里指改用“头陀”作为别号,表示忍耐屈辱的生活。头陀,意为苦行僧人。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晚年返回家乡后所作,表达了他对自己人生经历和岁月变迁的感慨。诗中通过描绘自己的外貌变化,表达了对岁月无情的感叹和对人生无常的沉思。
诗人通过“蚤信归期在未占,隔年羊酒梦中担”两句,抒发了自己对回家日子的期待和喜悦之情。这里的“蚤信归期在未占”,意味着他早先就已经相信自己能够回家,而这种信心源于对家人的思念和对故土的眷恋。而“隔年羊酒梦中担”则进一步描绘了他在梦中与亲人团聚的场景,以及他们赠送的珍贵礼物——羊肉和美酒。这两句诗不仅表达了作者对家的渴望,也展现了他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
“儿童识面尚八九,父老叩门时两三”两句,则是对童年时代的怀念和感慨。这里,诗人回忆起自己小时候的模样,那些年幼的记忆依然清晰可见。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曾经熟悉的人越来越少,只有父老们还在时不时地敲着家门。这些细节描绘出诗人对过去生活的留恋和无奈。
“瘦尽形容皮骨在,新留霜雪鬓毛添”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因岁月流逝而发生的巨大变化。他原本英俊的面容已经消瘦到了极点,只剩下皮肉和骨头;而头上的白发更是增添了不少,象征着他已经经历了太多的磨难和挑战。这些描写不仅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容貌变化的无奈,也揭示了他内心深处的痛苦和挣扎。
“白头白尽非初白,别署头陀忍辱庵”两句,则是诗人对自己一生的总结和反思。他意识到,虽然自己曾经拥有过辉煌的过去,但现在却已变得满头白发、身心俱疲。这种变化并非出于当初的纯真和纯洁,而是由于岁月的侵蚀和生活的艰辛所致。因此,他选择将自己的别号改为“头陀忍辱庵”,以表达自己面对生活困境时所抱持的态度和精神风貌。
全诗通过对诗人外貌和经历的变化进行描绘,表达了他对时间流逝、世事沧桑的感慨以及对自己人生态度的思考。同时,诗歌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