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年随草木俦,师门昨梦感同游。
齿虽似马徒加长,学不如农岂有秋。
自返田园甘养拙,向来林涧恐贻羞。
授经传业输君在,邻壁馀光肯借不。
【注释】
- 陈宋斋有新年试笔见寄诗即次去年中秋齿会二章韵再叠奉酬 其二:是陈宋斋赠给作者的诗,诗人作答时用上一年的诗句来对。齿会:指与陈宋斋的聚会。齿音“子”,古时以“齿”代“子”。
- 草木年随草木俦:草木每年随着季节变化而变化。
- 师门:老师的门户或家宅。
- 昨梦感同游:昨晚梦见和陈宋斋在一起游玩。
- 齿虽似马徒加长:年纪虽然大了(徒加长),但仍然希望学有所成。徒,白白地。
- 学不如农岂有秋:学习不像农民种田那样有收获,哪能有秋天的果实呢?
- 自返田园甘养拙:自己回到田园,甘于平淡,不追求名利。
- 向来林涧恐贻羞:以前在山林间行走,害怕给人留下笑柄。
- 授经传业输君在:传授经书,传授学业,都由你完成(我无能力)。输,承担、担任。
- 邻壁馀光肯借不:邻居的墙壁还有余晖不肯借给我。邻,邻居。余光,余下的光线。
【赏析】
这是一首应景之作。诗人在新春之际,收到了陈宋斋的新诗,便写了两首和诗。这首诗写的是第一首和陈宋斋的诗的韵脚,所以也叫做“韵脚诗”。
前两句写岁月如流水般匆匆流逝,自己却无法抓住它,只能感叹时光的无情。后两句则表达了自己的愿望:虽然年纪大了,但是希望自己能有所成就,不要像农民一样,只有汗水却得不到收获。这两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态度和期望:既希望有所作为,又不希望太过执着。
最后两句则是对自己过去行为的评价:以前在山林间行走,害怕给人留下笑话,而现在则愿意承担起教授经书的任务,让老师得以安心地休息。这两句话表达了诗人对教育事业的重视和尊重。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态度和期望以及他对教育事业的重视和尊重,既有豪情壮志,又有谦逊低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人格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