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号清凉寺并称,此山此寺冠金陵。
展开碧落千重网,涌出红莲百万灯。
胜践肯随残劫废,危栏知得几回凭。
宰官说法吾来听,或恐身为过去僧。
元夕偕陶庵中丞游清凉山寺
清凉山,又名清凉台,在南京城西北钟山之南。清凉台是明代的名胜之一,也是金陵十景中的一景。清凉台因山而名,山以台而著。此诗即描写了诗人与陶庵中丞同游清凉台的情景。
山号清凉寺并称,此山此寺冠金陵。
“山号清凉”,点出清凉山的称号,“寺并称”则说明清凉寺和其它寺庙一样,也享有较高的声誉。“冠金陵”则进一步强调了清凉寺的高贵地位。
展开碧落千重网,涌出红莲百万灯。
这里的“碧落”指的是天空,而“红莲百万灯”则形象地描绘出了清凉山上的美丽景色。这里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将天空比作一张巨大的网,而红莲则是无数盏明亮的灯笼,共同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
胜践肯随残劫废,危栏知得几回凭。
“胜践”表示美好的踏足,“肯随残劫废”则表达了清凉寺虽然历经沧桑,但仍然坚守着其独特的魅力。而“危栏知得几回凭”则写出了人们对于清凉寺的喜爱之情,无论多少次经过,都忍不住要停下来欣赏一番。
宰官说法吾来听,或恐身为过去僧。
这里的“宰官说法”指的是僧人讲经说法,而“吾来听”则表示诗人亲自前来聆听。而最后一句则是诗人的感慨之词,他担心自己将来可能会变成过去的僧人,也就是被遗忘的人。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描写南京清凉山的诗歌。诗人通过自己的所见所感,生动地描绘出了清凉山上的美丽景色和清凉寺的独特魅力。同时,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一些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等,使得整首诗歌更加生动有趣。此外,诗人还表达了自己的感慨之情,让人感受到他对过去的留恋和对未来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