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同学晚同官,永诀俄从小别拚。
哭有馀哀何日尽,死无留憾古来难。
层霄路近瞻双阙,浅土年深痛两棺。
皋复有灵知不瞑,侧身天地荷恩宽。

【注释】

闻少詹侄京邸讣音时余方束北装先驰诗四章哭之其一:闻少詹侄京邸讣音,当时我刚从北方赶来,就写了这四首诗来表示哀悼。

早年同学晚同官:早年我们同学相知,后来又一同当官。

永诀俄从小别拚:突然就要永远地分别了,我和你只能拼个“你我”了。

死无留憾古来难:死了没有遗憾是自古以来最难的事情。

层霄路近瞻双阙:登临云霄的路很近,可以仰望着皇宫的双阙。

浅土年深痛两棺:在浅浅的土地上安息,多年后看到你们两个棺材。

皋复有灵知不瞑:如果皋陶(古代神话中掌管刑罚的神)有灵,他应该知道我是不会瞑目的。

侧身天地荷恩宽:我要侧身立于天地之间承受这份大恩,因为恩情太宽厚了。

【赏析】

此诗是作者在听到友人去世的消息后,立即写下的悼念之作。诗人在短短的四句之中,既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哀悼之情,又抒发了自己对生死、功过、是非、恩怨等人生问题的深刻思考。

第一联:“早年同学晚同官,永诀俄从小别拚。”诗人回忆了与友人早年同学,后来一起为官的经历。两人共同度过了许多美好的时光,但最终却因为政治上的分歧而不得不分手。在这里,诗人用“永诀”一词来表达两人离别时的悲痛,用“小别”来形容这次告别的情景,显得格外凄婉。

第二联:“哭有馀哀何日尽,死无留憾古来难。”诗人感叹自己虽然已经哭得非常伤心了,但是这种悲伤却无法随着时间而消失。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对于死亡的看法,认为死后没有什么遗憾就是最难得的事情了。在这里,诗人运用了一个典故,即“古来难”,意指历史上很少有能够做到死后没有遗憾的人。这种观点体现了他对生死、得失等问题的深刻思考。

第三联:“层霄路近瞻双阙,浅土年深痛两棺。”诗人描绘了一幅壮丽的画面——站在高高的云端上,可以俯瞰着皇宫的双阙;而在浅浅的土地上,却看到了两个棺材。这里的“层霄”和“浅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方面展示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另一方面也表达了他对生死无常的感慨。

第四联:“皋复有灵知不瞑,侧身天地荷恩宽。”诗人最后表达了自己的心愿。他希望皋陶这位掌管刑罚的神能够了解自己的心情,让自己不会因此而闭上眼睛。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对于恩情的感激之情,认为这份恩情实在太宽厚了,值得一生去承受。

这首诗的语言朴实无华,但却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通过对友人的怀念、对生死的思考以及对恩情的感激,诗人展现了自己的人格魅力和文学才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