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重帘幕几重茵,深掩纱窗净少尘。
鸽炭焰红寒渐减,鹊炉灰白暖初匀。
三冬不纳冰霜气,一室能回天地春。
应念五更骑马出,铜街已有趁朝人。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的作品。诗中表达了作者对于温暖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下面是逐句翻译:
- 几重帘幕几重茵,深掩纱窗净少尘。
- “几重”意为多重,这里表示窗户上有许多帘幕和地毯,用以遮挡外界的尘埃。“深掩”即深深地覆盖,使窗户保持干净。“纱窗”是薄纱制成的窗户,“净少尘”意味着通过这些帘幕和地毯,外面的尘埃被有效地阻挡,使得室内环境变得清新。
译文:
几层窗帘几层毯子,深深遮住纱窗让空气更清新。
- 鸽炭焰红寒渐减,鹊炉灰白暖初匀。
- “鸽炭”指的是鸽子形状的炭火,这里用来形容炭火的颜色像鸽子一样鲜艳。“鹊炉”可能是指形状像喜鹊的火炉,这里的灰白色指火炉燃烧后的烟烬呈灰白色。“寒渐减”表示随着温度的升高,寒冷逐渐消退。“暖初匀”意味着火炉开始散发出均匀的热量。
译文:
鸽子形状的炭火燃烧得红艳艳,寒冷渐渐减少;喜鹊形状的火炉,灰白色的烟烬开始变得均匀。
- 三冬不纳冰霜气,一室能回天地春。
- “三冬”通常指一年的三个季节,即冬季。“纳”是接纳的意思。“冰霜气”指的是寒冷的冰雪之气。“一室能回天地春”意味着这个温暖的房间足以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气息。这里的“春”不仅指的是季节,也可以理解为一种温暖、生机勃勃的情绪。
译文:
冬天不接收寒冷的冰雪气息,一个房间就能让人感觉到整个天地都在回暖。
- 应念五更骑马出,铜街已有趁朝人。
- “五更”指的是深夜到清晨时分的五个时辰。“骑”是骑马的意思。“铜街”可能是指铜制的街道或城市中的一条道路。“趁朝人”中的“朝”是指早晨,而“人”则可以理解为行人或市民。这句话意味着作者在夜深人静时会骑马离开家去赶早市或上班。
译文:
记得五更天骑马出发,街上已经有人趁着朝霞赶路了。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充满生活情趣的场景——一位诗人居住在一个温暖的环境中,享受着大自然的美好。诗中通过对细节的描写,如帘幕、地毯、炭火等,展现了一个宁静而温馨的画面。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的热爱以及生活中简单快乐时光的珍惜。整首诗语言朴实,意境深远,充满了生活气息和哲理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