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火依依十里村,也如对宇望衡门。
桑榆候暖差宜晚,鸡犬声凡亦觉喧。
万事为农长没世,一经失计又传孙。
空花眼界原无定,此境须从静者论。
【注释】
依依:柔弱貌。
也如:犹如。对宇望衡门:衡门,古时隐士住处,在衡山上,因以衡门指隐士的居处。
桑榆:日落时太阳偏西,古人以为此时是日暮,故以“桑榆”称夕阳或黄昏。
候暖:天气转暖。差宜晚:很合适,很适宜。
鸡犬声凡:平常人家鸡鸣狗吠的声音。亦觉喧:也觉得吵闹。
为农:从事农业。长没世:一辈子。
一经失计:一计不通。又传孙:又传给子孙。
空花:虚幻的花。眼界:眼光、见识。
此境:这种境界。须:必要。论:评论。
【赏析】
这是一首答诗,首二句是说作者在村中居住,就像在衡门下望一样。第三句是写农家的生活,傍晚时分,太阳已经偏西,这时正是农家炊烟袅袅的时候,也是最热闹的时刻。第四句是说,虽然生活简朴,但是农民一生辛勤劳作,没有虚度此生。最后两句是说,即使自己一计不通,也要传给子孙,让子孙们明白这个道理。全诗语言质朴自然,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生活的理解和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