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殊不作参寥没,湖上诗僧久寂寥。
颇讶名山虚法器,忽传逸韵继江潮。
招呼猿鹤随孤磬,收拾烟霞贮一瓢。
倘许往来成二老,借余闲地结团焦。

我们来分析题目《题永福寺诗僧得川诗卷》:

  1. 蜜殊不作参寥没:这句诗中“作”应为“作对”,“蜜殊”是人名,与“参寥”相对,表示两人在诗词方面有高超的造诣。因此,我们可以理解为:“蜜殊(或作“作”)与“参寥”两位诗人互相对答,互不相让”。
  2. 湖上诗僧久寂寥:此句描述了湖上诗僧的孤独生活状态。这里的“寂寥”指的是孤独和寂寞,表达了湖上诗僧的清高脱俗。
  3. 颇讶名山虚法器:这句诗中的“名山”指的是著名的佛教圣地。而“虚法器”则意味着这些名山虽然名闻遐迩,但在僧人眼中却只是用来装点和修行的工具。这表达了诗人对于名山的批判态度,认为它们被过度地追求和赞美,而忽视了其本质的意义。
  4. 忽传逸韵继江潮:这句诗中的“逸韵”指的是超凡脱俗的韵味,“江潮”则是自然现象。诗人通过“忽然传来的逸韵”与“江潮”相连,描绘了一种自然美,同时也暗示了某种超越自然美的意境。
  5. 招呼猿鹤随孤磬:这句诗描绘了一幅和谐的画面,猿鹤等动物被召唤而来,跟随诗人一同欣赏音乐。这体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界的热爱和尊重。
  6. 收拾烟霞贮一瓢:这句话中的“收拾”可能是指整理、收集的意思,而“烟霞”则是指自然景色。诗人用“一瓢”作为比喻,形象地描绘了自己的内心世界,即用简单的生活用品来概括自己的精神追求。
  7. 倘许往来成二老:这句话中的“二老”指代诗人自己和其他一位老者。诗人希望与这位老者能有更多的交流和往来,共同享受美好的时光。

这首诗通过对两位诗人的交流、对自然美的描绘以及内心的抒发,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自然和谐的美好境界。同时,它也反映了诗人对名利看淡、追求精神自由的思想态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