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贤馀泽最分明,立法虽良视奉行。
幸尔流风绵历代,犹从朔望集诸生。
学田籍去官支俸,观德亭荒士好名。
此日终南非捷径,溪山何负读书声。
【注释】
前贤馀泽最分明:前人留下的恩泽最为明显。
立法虽良视奉行:制定的法律虽然很好,但要执行好。
幸尔流风绵历代:幸运的是这种风气流传了各个时代。
犹从朔望集诸生:还像每月的初一十五聚集在一起。
学田籍去官支俸:把学田卖掉来支取官员的薪俸。
观德亭荒士好名:观赏德行的人荒废土地,喜欢虚名。
此日终南非捷径,溪山何负读书声:今天到这里来,并不是一条捷径,而溪山正好不负我们的读书之声。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任吉州知州时所作,写于乾道三年(1167年)。当时他刚任职不久,就写了这首记事诗,表达了他对教育事业的重视,并希望教育能够代代相传。
“前贤馀泽最分明,立法虽良视奉行。”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古代先贤留下的恩泽最为明显,他们制定的法律虽然很好,但要执行好。这是诗人对先贤的一种赞美,同时也表达了他对法律的遵守和执行的重视。
“幸尔流风绵历代,犹从朔望集诸生。”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幸运的是这种风气流传了各个时代,还像每月的初一十五聚集在一起。这是诗人对这种风气的肯定,同时也表达了他对教育的热爱。
“学田籍去官支俸,观德亭荒土好名。”这两句的意思是说,把学田卖掉来支取官员的薪俸,观赏德行的人荒废土地,喜欢虚名。这是诗人对一些官员行为的讽刺,同时也表达了他对教育的担忧。
“此日终南非捷径,溪山何负读书声。”这两句的意思是说,今天到这里来,并不是一条捷径,而溪山正好不负我们的读书之声。这是诗人对自己的信念的坚持,同时也表达了他对教育事业的坚定信念。
这首诗通过诗人的视角,展现了他对于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关注,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一些不良现象的批判和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