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日开轩对翠氛,胜游偏阻鹿麋群。
不愁湓浦长多雨,但恐匡山化作云。
纪事欲真须眼见,异书难便信传闻。
一条楖标从僧乞,可要篮舆累使君。
注释:
日日开轩对翠氛,胜游偏阻鹿麋群。
不愁湓浦长多雨,但恐匡山化作云。
纪事欲真须眼见,异书难便信传闻。
一条楖标从僧乞,可要篮舆累使君。
翻译:
每天打开窗户面对翠绿色的空气,游览胜地却被群山阻挡。
不怕湓浦的雨水总是下个不停,只是担心匡山会变成乌云。
记录事情想要真实,必须亲自去看;读异书难以相信,因为传闻往往不实。
一条竹竿向僧人讨来作扁担,是否用它来装行李拖累你呢?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庐山访旧时所作,表达了他对庐山美景的喜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首句“日日开轩对翠氛,胜游偏阻鹿麋群”描绘了诗人每日开窗欣赏庐山的美景,然而由于群山阻隔,未能如愿以偿地前往探访。第二句“不愁湓浦长多雨,但恐匡山化作云”则表达了诗人对庐山的向往之情,即使遇到大雨也无妨,就怕庐山被云雾笼罩,无法见到真容。第三句“纪事欲真须眼见,异书难便信传闻”则强调了真实记录历史的重要性,只有亲眼所见才能留下真实的历史记录,而阅读异书则容易受到传言的影响。最后一句“一条楖标从僧乞,可要篮舆累使君”则是诗人对僧人的感激之情,他向僧人借用了一条扁担作为行杖,以此表达对僧人的敬意和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