峭削峰峦北面当,云头一半割南康。
高僧旧入遗民社,世业谁留佚老堂。
三劫𤇺烟埋洞壑,百年文物递沧桑。
名山志在真难续,或有奇踪堕渺茫。
注释:
- 峭削:陡峭、险峻的意思。
- 云头一半割南康:云在山峰的上方,像被山挡住了一样,只露出了一半,好像南康被切割了一半。
- 高僧旧入遗民社:高僧曾经是遗民社的成员。
- 世业谁留佚老堂:这个世界上的事业,谁来继承遗老的家业呢?
- 三劫烟埋洞壑:经历了三次劫难,烟雾弥漫在山壑之中。
- 百年文物递沧桑:经过了一百年的时间,文物逐渐变化着。
- 名山志在真难续:想要完成对名山的志向,真是很难延续下去。
- 或有奇踪堕渺茫:也许会有一些奇妙的事情出现在这里,但是最终都消失在了渺茫之中。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江州的自然风光和历史变迁的画面,通过对比和寓言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对历史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期待。
首句“峭削峰峦北面当”,描绘了江州的山峰险峻,位于北面,形象生动地勾画出了江州的独特地理环境。这里的“当”字,既表现了山峰的险峻,也暗示了江州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第二句“云头一半割南康”,则是通过比喻的手法,将云与山的关系比作人类与历史的关系。云在山峰之上,仿佛是被山所遮挡,只有一半露出来,象征着人类历史的短暂和历史的变迁。
第三句“高僧旧入遗民社”,则是从历史的角度,描绘了高僧曾经是遗民社的成员,暗示了历史的传承和变迁。这里的“遗民社”可能是指某种特定的社会群体或者组织,而高僧的加入,则代表了历史的发展和文化的传承。
第四句“世业谁留佚老堂”,则是从现实的角度,表达了世界的纷扰和世事的无常。这里的“佚老堂”,可能是指某种特定的场所或者建筑,而“谁留”则表达了对于世界纷扰和世事无常的无奈和感慨。
最后两句“三劫烟埋洞壑,百年文物递沧桑”,则是总结了前面的诗句,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文化的变迁。这里的“三劫”和“百年”都是用来形容时间的长短,而“烟埋洞壑”和“文物递沧桑”则分别描述了历史的变迁和文化的消逝。
整首诗通过对江州自然风光的描绘和历史变迁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对历史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期待。同时,诗歌的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艺术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