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声流过小窗前,去国关心又一年。
圆入客吟同宛转,熟闻乡语倍缠绵。
画楼脉脉通春梦,碧树茸茸羃晓烟。
为是好音须爱惜,自怜终胜受人怜。
【注释】
黄鹂:黄莺。灌园:即《灌园吏》。杜甫的一首七言律诗,写于安史之乱时。
客吟:指客人吟诗。宛转:婉转动听的声音。
熟闻:熟悉听到。乡语:家乡的语言。
画楼:指高高的楼台。通春梦:指春天的美好景色。
碧树:青绿色的树木。茸茸:细密的样子。羃(xiù)晓烟:早晨袅袅的炊烟。
自怜:自我怜悯,自我欣赏。终胜:最终能胜过别人。
【译文】
一声清脆的鸟鸣声飞过小窗前,流离他国已经一年又一年了。
声音圆润婉转像在客人吟诵一样动听,熟悉听到故乡的语言更加令人缠绵。
高高的画楼里传来春梦般的歌声,青绿的树木笼罩着早晨的烟雾。
为的是那美妙的声音一定要珍惜爱护,自爱比被人爱更值得珍惜。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晚年的名篇,作于上元二年(761)。诗人在成都草堂定居后,心情逐渐宁静下来,创作了许多反映生活琐事的诗歌。《初闻黄鹂次灌园韵》就是其中一首描写春天景物的小诗。
此诗首联“一声流过小窗前,去国关心又一年”,起笔两句点明题旨,写出了诗人听到黄鹂叫声而引起的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一声流”三字用得极妙,既写出了黄鹂叫声的悠扬悦耳,也写出了诗人听到这叫声时的惊喜之情。“去国关心又一年”一句,既写出了诗人流寓他乡已有一年的时间,也表达了诗人因怀念祖国而感到忧愁的心情。中间两联“圆入客吟同宛转,熟闻乡语倍缠绵”,是全诗的重点。诗人通过描绘一幅幅美丽的春天图景来表达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之情。“圆入客吟同宛转”句的意思是说,黄鹂的叫声仿佛是主人的吟咏一般,婉转动听;“熟闻乡语倍缠绵”句的意思则是说,熟悉听到乡音,就更加令人心醉神迷了。这里,诗人运用拟人的手法,将鸟儿和人的情感联系起来,使鸟儿的叫声具有了人的情感色彩。诗人通过这一比喻,表达了自己对故乡生活的热爱之情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之情。
最后两联“画楼脉脉通春梦,碧树茸茸羃晓烟”,是此诗的收尾。诗人在这里继续描绘春天的美丽景色,以表达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之情。“画楼”两句的意思是说,高高的楼台上传来阵阵歌声,就像春天的美好景色一般美丽动人;“碧树”两句的意思是说,青绿色的树木笼罩着清晨的薄雾,如同仙境一般美丽迷人。这两联进一步展现了春天的美丽景色,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诗人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整首诗通过描绘一幅幅美丽的春天图景,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之情。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比喻手法,使诗歌具有了浓厚的诗意和艺术感染力,成为了一首脍炙人口的名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