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似仙源那易寻,避人毕竟要山深。
谁教鹤怨猿啼客,来听鸾歌凤舞音。
语杂谈谐皆典故,老传著述岂初心。
好看龙马精神健,东武时为抱膝吟。

【解析】

此诗为诗人与友人相留信宿后,出示藏山集,再次赋诗的第二首。前两句写诗人对隐者山居生活的向往,“谁教”二句写隐者不避人世而选择山深处的原因;三四句写隐者高洁的品格和高尚的精神境界;五六句写诗人对隐者的仰慕之情。尾联是诗人对隐者的祝愿。最后两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表达了诗人对隐者崇高精神的景仰。

【答案】

比似仙源那易寻,避人毕竟要山深。

谁教鹤怨猿啼客,来听鸾歌凤舞音。

语杂谈谐皆典故,老传著述岂初心。

好看龙马精神健,东武时为抱膝吟。

赏析:

首两句写诗人对隐者山居生活的向往,“谁教”二句写隐者不避人世而选择山深处的原因。三四句写隐者高洁的品格和高尚的精神境界。五六句写诗人对隐者的仰慕之情。最后两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表达了诗人对隐者崇高精神的景仰。

这首诗作于公元1236年(宋理宗淳祐六年),当时诗人在临安任职,而他的好友过田间则住在会稽附近的剡中县,隐居于此。作者在剡中县与友人相处了多日,然后一同返回临安,在途中写下了这首寄赠给朋友的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