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作回风半日凉,忽闻雷雨洒淋浪。
洪流赴闸增雷势,一线穿云走电光。
斑箨定抽苔径笋,绿针初剪水田秧。
唤醒孤客田园梦,剩有蛙声似故乡。

【译文】

傍晚我停船在周店,突然雷鸣电闪大雨倾盆而下。

大河奔流向闸门汇集增加雷电的力量,一道闪电穿过乌云划破长空。

竹笋从泥土中冒出来,绿针状的小草刚刚修剪过水田的秧苗。

惊醒了梦中的孤客,只有青蛙声像故乡的乡音。

【注释】
晚泊:在傍晚时停泊下来。
周店:古县名,今属河南淮阳县,位于河南省项城市西南。
回风半日凉:形容风力强劲,吹了半日才凉爽起来。
洪流赴闸增雷势:洪水汹涌澎湃奔流向水闸门。
一线穿云走电光:形容雷雨时电光如线般穿云而过。
斑箨:竹笋初出土时,其皮色呈青黑色,形似斑点。
水田秧:指水稻秧苗。
唤醒孤客田园梦:让孤独的旅人回忆起他曾经居住的乡村和田园生活。
蛙声似故乡:比喻雷雨过后,自然界的声音仿佛又回到了故乡。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建的作品,写于他在周店附近的夜晚。诗中描绘了暴雨、雷雨、闪电等自然现象,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和他心中的乡愁。

首句“己作回风半日凉”,以天气变化为引子,暗示着暴风雨的到来。接着“忽闻雷雨洒淋浪”一句,直接描写了暴雨的猛烈和壮观。这里的“洒淋浪”形象地描绘了雨水倾泻的景象。

接下来的两句“洪流赴闸增雷势,一线穿云走电光”,则进一步展现了雷电的力量和速度。“洪流赴闸”指的是河水汹涌地向水闸门冲去,“增雷势”表示雷电的力量随之增加,“一线穿云走电光”则形容闪电如线一般穿梭在云层之间,速度之快令人难以捕捉。

第三句“斑箨定抽苔径笋,绿针初剪水田秧。”则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通过描述竹子和水稻的生长状态,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生机勃勃的氛围。“斑箨”即竹笋刚出土的样子,色彩斑斓;“绿针”则形容水稻秧苗上绿色的小刺状物。

最后两句“唤醒孤客田园梦,剩有蛙声似故乡。”则是全诗的高潮和结尾。诗人用“唤醒”一词,既表现了大自然的威力,也表达了他对过去乡村生活的怀念。而“蛙声似故乡”这一对比,更增添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对田园生活的怀念,传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厚感情和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之心。同时,诗中的意象生动形象,语言优美,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