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骑尘清万里风,殿廷次第与论功。
儿童往往知司马,贡使年年问相公。
排闼山光迎剑戟,傍帘烛𦦨吐长虹。
太平别有经纶业,无用阴符置箧中。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释义以及相应的译文和赏析:

注释

  1. 万骑尘清万里风:描述的是大军经过,尘土飞扬,形成一种气势磅礴的景象。这里的“万骑”指的是大量的骑兵,而“尘清”则表示尘土被风吹散,显得非常干净。
  2. 殿廷次第与论功:在朝廷上按照顺序讨论功绩,这里可能是指大臣们在朝堂上按照职位或功绩排列讨论国家大事。
  3. 儿童往往知司马:这里的“司马”可能是指一个官职,或者是某个人的名字。这句诗的意思是说,小孩子们都知道这位被称为“司马”的人。
  4. 贡使年年问相公:这里的“相公”是对官员的尊称,可能是某个大臣的别称。这句诗的意思是说,每年的贡使都会来询问这位大臣的事情。
  5. 排闼山光迎剑戟:描绘了一幅壮丽的画面,山光如门一般打开迎接着剑戟。这里的“排闼”形容景象宏伟壮观,仿佛是推开门扉进入一样。
  6. 傍帘烛𦦨吐长虹:描述了一幅夜晚的景色,烛光闪烁如同长虹般美丽。这里的“傍帘”可能是指窗户旁边,而“烛𦦨”是指蜡烛摇曳。
  7. 太平别有经纶业:表达了作者对于和平时期的感慨,认为太平时期应该有更高的政治理想和事业。这里的“别有”表示另外有的或者不同的。
  8. 无用阴符置箧中:表示在和平时期,没有必要使用《阴符》这样的兵书。这句话反映了李商隐对于战争的态度,他认为在和平时期应该注重内政建设,而不是军事斗争。

译文

万骑尘土飞扬洗净万里风,殿廷上按次序讨论功劳。
孩子们都知道那个被称为司马的人,每年贡使都来询问政事。
推开门迎接山光和剑戟,窗边烛影摇曳像长虹。
太平时期应有高远的政治理想,用不着《阴符》放在箱子里藏。

赏析

这首诗是李商隐的代表作之一,通过描绘壮丽的景象和表达深刻的政治感慨,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和社会的深刻思考。诗中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富有哲理的佳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