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荼如火望中分,鼓角铙钲一路闻。
黑齿旧疆仍结垒,绿旗别队自将军。
辕门谁上平蛮策,朝议先颁谕蜀文。
输与书生工算奕,疏帘残局转斜曛。
【注释】
荼:一种苦菜,这里泛指战争。鼓角铙钲:古代军队所用的打击乐器。绿旗别队:指少数民族的军队。平蛮策:平定蛮族的谋略。谕蜀文:晓谕蜀地的文告。输与书生工算奕:把这件事交给书生去做。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抒怀诗。武陵即今湖南常德,是当时南方的一个军事重地,也是唐肃宗收复两京(长安、洛阳)后,重新设置的临时都城所在地。诗人在这首诗中,通过描绘武陵一带军容严整、号令森严的景象,抒发了对国家中兴的向往和渴望之情。
首句“如荼如火望中分”,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描述了战马奔腾、旌旗猎猎、鼓角齐鸣的壮观场面。其中“荼”和“火”二字用得尤为贴切。荼,是一种苦菜,象征着战争的残酷和艰辛;而火,在这里既指烽火,又指战鼓,两者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充满紧张气氛的战争画卷。
第二句“鼓角铙钲一路闻”,进一步突出了战场上的威武之气。铙,是一种打击乐器;钲,也是一种打击乐器,这里指的是战鼓、战锣等。这些乐器的奏响,不仅传递着战斗的节奏,更传递着士兵们高昂的士气和无畏的决心。这一联,将读者的视线引向了战场深处,让人仿佛置身于那硝烟弥漫、铁血横流的沙场之中。
三、四句则转向了军中生活的另一面。“黑齿旧疆仍结垒,绿旗别队自将军。”这里的“黑齿”指的是少数民族的士兵,他们的牙齿为黑色,因此被称为黑齿。“旧疆”则是指他们曾经居住过的地方。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边疆将士们坚守岗位、团结一心的画面。虽然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语言和文化背景,但他们都肩负着保卫国家的使命,共同抵抗外敌的威胁。这一联,既展现了边疆将士们的英勇善战,又表达了对他们的敬意和赞美之情。
最后两句“辕门谁上平蛮策,朝议先颁谕蜀文。”则是从宏观的角度来描绘当时的局势。“辕门”指的是军营的大门,象征着军队的前沿阵地;“谁上”则暗示了是否有人能够提出有效的策略来解决这个问题。“朝议”则是指朝廷的讨论和决策过程。“谕蜀文”则是针对蜀地(今四川一带)发布的文告,旨在晓谕当地百姓,安抚人心。这两句诗通过描绘朝廷的讨论和决策过程,以及对外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展现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和人们对和平的渴望。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国家中兴的期盼和对和平稳定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武陵地区军事场景的描绘,以及对边疆将士们的歌颂和对朝廷政策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于国家的担忧和对和平的追求。同时,也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描绘,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气息和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