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负春来约,新晴果到家。
手栽当槛树,眼见出墙花。
比雪偏能艳,如瑜不掩瑕。
两翁心窃喜,何啻茁兰芽。
雨后玉兰未残适德尹自武原归再饮其下此树弟手植者
不负春来约,新晴果到家。
手栽当槛树,眼见出墙花。
比雪偏能艳,如瑜不掩瑕。
两翁心窃喜,何啻茁兰芽。
注释:
- “雨后玉兰未残”:雨后,玉兰还未凋零残败。
- “适德尹自武原归再饮其下此树弟手植者”:适德尹,即苏轼的好友范镇。自武原归,是说从外地归来。再饮其下,是在他种下的这棵树的树下再次喝酒。此树,指的是弟弟亲手栽种的那棵玉兰树。
- “不负春来约,新晴果到家”:不负春天的约定,新的晴天果然回到了家。
- “手栽当槛树,眼见出墙花”:亲手栽种的当门槛的树,眼看着开出了墙外的花朵。
- “比雪偏能艳,如瑜不掩瑕”:比喻它的颜色比雪还要艳丽,像美玉一样没有瑕疵。瑜,美玉的意思。
- “两翁心窃喜,何啻茁兰芽”:两位老人暗自高兴,这玉兰树的生长,简直就像长出的嫩芽。
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在武原(今浙江杭州)见到自己亲手栽种的玉兰树时所作。诗中描述了玉兰树的美丽,以及诗人对它的欣赏和喜悦之情。
首句”雨后玉兰未残适德尹自武原归再饮其下此树弟手植者”,诗人用”雨后玉兰未残”来形容玉兰树的美丽,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弟弟亲手种下的这棵树的喜爱。
第二句”不负春来约,新晴果到家”,诗人用”不负春来约”来表示他对春天的期待,而”新晴果到家”则描绘了春天的到来,使得这棵美丽的玉兰树得以茁壮成长。
第三、四句”手栽当槛树,眼见出墙花”,诗人用”手栽当槛树”来表达他对弟弟亲手种下的这棵树的尊重,而”眼见出墙花”则描绘了玉兰树的美丽,仿佛已经走出了墙外。
最后两句”比雪偏能艳,如瑜不掩瑕”,诗人用”比雪偏能艳”来形容玉兰树的美丽,而”如瑜不掩瑕”则表示这棵玉兰树的美,就像一块美玉一样,没有任何瑕疵。
整首诗语言朴实,情感真挚,通过描写玉兰树的美丽,展现了诗人的喜悦和对弟弟的感激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