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来惊节序,除夕倍相关。
官舍静无事,旅人犹未闲。
镜中无黑发,枕上有青山。
颇怪京华道,一年三往还。

【注释】

①西厓:指作者的住所。斋:书斋。②赤抒方:诗人友人,名不详。分韵赋诗:即分韵赋诗以应和之。余:我。先行:提前出发。③老来:老年时。④官舍:官府。⑤旅人:在外作客的人。犹未闲:还没有闲暇下来。⑥镜中:指镜子里。⑦青山:指枕头上。⑧颇怪:很觉得奇怪。京华道:京城大道。一说“颇怪”是说京师的道路。

【赏析】

《除夕过西厓斋》作于诗人晚年,是一首纪事抒怀的七律,写除夕夜宿驿亭,怀念亲友,感慨人生,抒写对年华易逝、壮志难酬的感叹。诗的前四句叙事,点明除夕之夜在驿亭宿歇;中间四句写景抒情,抒发了羁旅漂泊的感慨;后四句则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全诗语言朴实无华,情调低沉哀婉,反映了一个知识分子晚年的孤独、悲愤与无奈,表现了他的忧患意识,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老来惊节序,除夕倍相关。”开头两句点明自己已经到了老年时期,而且每到岁末之际总是格外地感到惊喜,因为岁末正是亲人团聚的时候,而自己却远游在外,所以倍感凄凉,倍加珍惜。

“官舍静无事,旅人犹未闲。”这两句写自己虽在官场中无所事事,但作为一个在外漂泊的游子来说,依然没有空闲下来。“静”字不仅写出了环境的清寂,也暗含了诗人内心的孤寂、无聊、惆怅。

“镜中无黑发,枕上有青山。”这两句描写的是诗人自己的形象。从镜子中看到自己已是白发苍苍的老人,而床上又堆满了青山,说明诗人已经远离家乡,身处他乡。这里用青山来比喻故乡的山,更增添了诗人思乡之情。

“颇怪京华道,一年三往还。”最后两句是诗人感慨自己在京城中奔波劳碌,一年之中往返于不同的地方,而自己却无法回到故乡。这里的“京华”,既指京城长安,也暗喻诗人的故乡所在地洛阳。

这首诗通过对除夕之夜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年华流逝的感慨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全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