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丈黄泥浪,郊扉尚有痕。
孤城经雨塌,百渎被湖吞。
鹅鸭回头失,蛟龙掉尾浑。
乱帆如白鹭,点点稻花村。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的诗歌鉴赏能力。鉴赏古诗需要了解作者、时代背景,抓住关键词句,理解意境和思想情感,最后要能表达出自己的见解。“一丈黄泥浪”中的“一丈”指的是堤岸,“黄泥”指河水冲刷后留下的泥沙,“浪”指河床中因水涨形成的波浪;“郊扉尚有痕”中的“郊扉”指的是城门上的门楼,“痕”指门楼的痕迹;“孤城经雨塌”指的是经过雨淋之后,城墙倒塌了;“百渎被湖吞”中的“百渎”指的是众多河流,“湖吞”指湖水将河流全部吞没;“鹅鸭回头失”,“蛟龙掉尾浑”中的“鹅鸭”指水中的鹅鸭,“蛟龙”指水底的龙(鱼),“失”指的是消失;“乱帆如白鹭,点点稻花村”中的“乱帆”指的是杂乱的帆船,“白鹭”指的是白色的鹭鸶,“稻花村”指村庄周围长满了稻谷。

【答案】

译文:一道堤防被黄泥淹没,只有城门门楼还有痕迹。

一座孤城在风雨中倒塌,无数河流都在湖水中消失。

水中的鹅鸭惊慌失措地四处逃散,水底的龙也慌乱地扭动尾巴。

杂乱的帆船像一群白鹭在江面上飞过,四周都是盛开的稻花环绕着小村庄。

赏析:

诗的开头两句,写常州道上的景象。诗人首先看到的是一丈深的黄泥河床。这黄泥是河水冲刷后留在河道里的泥沙,也是大河奔流时所挟带的泥沙。堤岸上留下了河水冲刷过的痕迹,可见河水的浩大。堤上没有行人,因为暴雨已经来临了。“郊扉尚有痕”一句,不仅写出了堤防的年久失修,而且也反映出当时人民生活的艰辛。

三、四句写常州城外的情形。“孤城”、“经雨”,都说明时间已是雨季。“塌”,倒塌,这里用来形容城墙因雨水而发生崩坏。“被湖吞”,形容河水汹涌澎湃,吞噬了众多的河流,把许多小溪都冲走了。“湖吞”,既表明了河水的汹涌澎湃,又暗示了洪水泛滥成灾的惨状。

五、六句写常州城外的景色。“鹅鸭”两句是说,水中的鹅鸭惊惶失措地四处逃散,水底的龙也慌乱地扭动尾巴。这是一幅动静结合的画面:有动态的鹅鸭和蛟龙,也有静态的背景和远景。“乱”“点”二字,使画面更生动、形象。

七、八句是说,杂乱的帆船像一群白鹭在江面上飞过,四周都是盛开的稻花环绕着小村庄。这一联是一幅明丽的水乡风光图。

九、十句是说,远处的小山起伏连绵不断,近处的绿树掩映着村庄。

十一、十二句是说,远处的小山与近处的绿树,构成了一幅美丽的风景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