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辈风犹在,斯文寄不轻。
欧阳为座主,苏轼得门生。
一月了公事,三秋多胜情。
旁观争太息,谁不重科名。
”`
前辈风犹在,斯文寄不轻。欧阳为座主,苏轼得门生。一月了公事,三秋多胜情。旁观争太息,谁不重科名。
注释:
- 前辈风犹在: 指的是前一代学者或文人的风范仍然影响深远。
- 斯文寄不轻: “斯文”是指文化和文学,“寄不轻”意味着这些文化的传承和重视程度非常高。
- 欧阳为座主: “欧阳”指的是唐代著名文学家欧阳修,这里指代他作为考试的主考官。
- 苏轼得门生: “苏轼”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艺术家,此处指他作为学生的恩师。
- 一月了公事: 意指处理政务一个月的时间。
- 三秋多胜情: “三秋”通常指三年,表示这段时间内收获颇丰的情感和成就。
- 旁观争太息: “旁观”即旁观者,他们看到这一切后感到遗憾或不满而叹息。
- 谁不重科名: “科名”指科举及第的功名和地位,表达了一种普遍的价值观念,即人们都非常重视通过科举获得功名和地位。
翻译:
The aura of our predecessors still prevails, and the literary legacy is treasured with great care.
Ouyang was the chairperson for the exams, while Su Shi received his disciples from him.
In just one month, I’ve completed official duties and in three seasons, my emotions are filled with victories.
Looking on from the sidelines, everyone laments, who wouldn’t value academic fame?
赏析: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查慎行所作的《唐考功东江为仇沧柱编修礼闱所得士今来典试吾浙出闱后为湖舫雅集邀余奉陪即席和蒙泉韵二首》中的第二首。此诗通过赞美先辈的风范以及自身参与的考试活动,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以及对科举制度的认同。同时,通过描绘考试过程和个人情感的变化,也反映了作者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观察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