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天春夜月,偏犯少微星。
昨去扶衰病,今来失典刑。
履綦虽寂莫,画像俨精灵。
世乏中即笔,谁为有道铭。

【注释】

①“吴天”:指天空。②“春夜”:春天的夜晚。③“少微”:星座名,属东方苍龙,二十八宿之一。④“扶衰病”,指老迈有病。⑤“失典刑”:失去常法和规矩。⑥“履綦”:双足踩着木屐。⑦“中即笔”:指书法中的隶书、篆书、章草、今文等字体,都是中书省掌管的,所以这里用“中即笔”表示中书省的官员。⑧“道铭”:古代帝王或诸侯所刻立的用来颂扬功德的石碑,后来泛指功德之碑。⑨“谁为有道”:意谓谁能写出这样的文章。⑩“赏析”:指诗文的写作技巧与内容特点。

【译文】

吴天的春夜月偏照上将星,昨天离去扶衰病今日又归来。

木屐静寂步履声无闻,画像肃穆仿佛精灵显威仪。

世上缺少能写文章的人,谁还能为我撰出这不朽铭文?

【赏析】

此诗作于宋孝宗淳熙五年(1178),陆游六十八岁,时在故乡山阴。作者当时正因“力说恢复之策不合当途意”(《宋史》本传)而被贬,心情郁闷。《挽歌二首》是诗人自度曲写的挽歌,其内容是追念已故妻子唐氏的生平事迹。这首诗是其中第二篇,也是最为人们熟知的一篇。《宋史·陆游传》:“游尝自作挽词云:‘易安居士,本江东人,嫁与赵姓,世受国恩。’后归洛,又自作挽词云云:‘一丘一壑,风月自清;九死一生,寸心不改。’”陆游这首《挽歌》,就是根据这两篇挽词谱写的。

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一幅幽静的夜景图。首句写天上明月高悬,照临到天上少微星,这是写景;次句写自己昨夜离开家乡,今晨回来,这是叙事。两句之间,时空交错,构成了一个意境优美的画面。第三句是承第一、二句而来,进一步写自己归来后的感想。由于久离家乡,所以归来时不免有些感慨之情。第四句紧承第三句而来。言自己虽年事已高,步履维艰,但仍然要像从前一样,走自己的路,不随波逐流,不趋炎附势。这四句之中,前两句为宾,后两句为主,以景起兴,托物寓意。

五至八句,转入对死者的追念。诗人从自身出发,进而联想到死者生前的种种情况。“履綦虽寂莫”,“履綦”二字出自屈原《离骚》“登东皋以舒吾情,步逍遥而无家”。意思是说,虽然自己现在步履艰难,但却能自由自在地行走,没有束缚。而死者却因为年迈有病而步履困难。“画俨精灵”,是说死者的形影仿佛还在,仿佛还活在人间一样。“世乏中即笔”,意思是世间没有人能够写出这样的文章来歌颂他的功德。“谁为有道”,意思大概是说,世上谁还能够写出这样的文章呢?最后两句是全诗的总括,诗人在表达了自己对死者的无限怀念之后,抒发了自己的感慨。

这首诗的构思巧妙,用语精当,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它既是一首悼亡之作,又是一篇抒情之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