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相须读书,合茹古涵今数十年,发为元老壮猷,请看温室纡筹、大江保障;
文章能活国,只旧学新知一二语,留作吾侪名训,无虞六经束阁、三史填尘。

【注释】

宰相:指当政的大臣。须读书:必须读书。茹古涵今:吸取古代的知识,了解当代的情况。发为元老壮猷:作为元老辅佐国家大计。温室:比喻朝廷。纡筹:指出谋划策。六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乐经》、《春秋》等儒家经典。束阁:封存不用。三史:指《史记》《汉书》《后汉书》。填尘:堆积灰尘。

【赏析】

这首挽联,是作者在1909年(光绪二十五年)为张之洞所撰。当时张之洞以湖广总督兼南洋大臣,主持洋务运动,兴办实业,整顿海防,颇有成效。因此,作者在挽联中称赞他“发为元老壮猷”,并说“温室纡筹”和“大江保障”。张之洞曾说过“吾辈已办一事,即觉有一日之长;而况他事乎?吾辈但办一事,即有一月之效;而况他事乎?”可见其办事认真、一丝不苟的精神,故作者称赞他为元老,大有裨益国运,能“大江保障”也。

作者又赞扬他的文学造诣,认为他的文章能够“活国”。所谓“活国”,就是振兴民族精神。因为“文章”是传播文化的重要工具之一,它的作用不可低估。张之洞提倡经世致用的学风,强调实事求是、“实事求是”的学风,反对墨守成规、死啃书本、脱离实际的学风,这在当时是很可贵的。

作者并未满足于此。他认为,要想使文章真正起到“活国”的作用,还必须做到“留作吾侪名训”。所谓“名训”,就是名垂青史的训导,也就是流传后世的名言警句。只有那些对人们有深刻启发、能够启迪人们思想的名言才能称得上是“名训”。因此,作者希望张之洞的文章能成为后人学习的榜样,永远传颂下去。

最后一句中的“六经”、“三史”,都是儒家经典著作,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者在这里用它们来象征传统文化的精华所在。他认为,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源泉,应该得到充分继承和发扬光大。同时,他还指出了传统与现代的关系。他认为,传统文化并不是僵化不变的,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发生变化。因此,要使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就必须对其进行创新和发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