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诚金汤大局臣,匡济忧危、扶持名教,家仍清素、朝赖孝慈,暌违几何,去岁独瞻依北斗;
我亦桃李一分子,溯回汉水、景仰钟山,法立宪章、学存国粹,著述云富,此日空泪洒南皮。

【注释】

挽张之洞联:挽联、祭文。公诚金汤大局臣:您真是金汤般坚固的国事大臣。公诚,真诚;金汤,比喻坚固;大局,国家大事;臣,指大臣。匡济忧危、扶持名教:匡扶危难,救济危亡,扶助名教(儒家的伦理道德教育)。家仍清素、朝赖孝慈:家中依然保持着清白简朴的生活,朝廷依赖着您的孝心和慈祥。睽违几何,去岁独瞻依北斗:已经多久没有见面,去年我还单独仰望北斗星。睽违,分离、久别重逢;去岁,去年;独瞻依,独自仰望。北斗,指南北的星星,借以象征地位高的人或事物。

我亦桃李一分子:我也是一个像您这样的桃李(学生),即弟子。桃李,这里比喻门徒。溯回汉水、景仰钟山:追溯着汉代的河水(比喻先人的业绩),景仰着钟山(南京紫金山上的明太祖朱元璋陵墓,俗称“钟山”),指对先人的崇敬。溯回,追溯;汉水,指长江支流汉江;钟山,指南京附近的紫金山,因山上有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的陵寝而称钟山。法立宪章、学存国粹:法制上崇尚宪法,学术上保存国家的精华(文化)。法,法律制度;立宪章,制定宪法;学存国粹,保存国粹。著述云富,此日空泪洒南皮:著述如云(多),今日只有泪洒南皮(南皮县在今江苏南通),指自己无官可做,只能以著述来寄托哀思。著作很多的意思说成“著述云”,语出杜甫《赠卫八处士》诗:“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赏析】

这是一副挽联,作者通过回忆与张之洞的交往及自己的感受,表达了对张之洞的怀念之情。全联共分两大部分:“公诚金汤大局臣”和“我亦桃李一分子”,“公诚金汤大局臣”部分主要赞美张之洞为国家的安定、人民的安居乐业所作出的贡献;“我亦桃李一分子”部分则抒发作者自己作为张之洞的学生对他的无限敬仰以及对自己处境的感慨。

首句“公诚金汤大局臣”,是说张之洞是一个坚如磐石的大臣,他忠诚地捍卫着国家的大局,为维护国家的稳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这里的“金汤”,既是指坚固如铁打的城池,也是指张之洞的品格坚不可摧;“大局”,指的是国家的大计、国事。在这里,“金汤”和“大局”这两个词语都是比喻性的表达,用来赞美张之洞的坚强与智慧。

接下来的第二句话“匡济忧危、扶持名教”,则是说张之洞不仅为国家的稳定作出了贡献,还积极地关注国家的危机,努力扶持名教,即倡导和维护儒家的道德伦理教育。这里的“忧危”指的是国家的危难,而“名教”则是指儒学的道德教育和文化传统。这句话表明了张之洞不仅是一个坚定的政治家,也是一个有深厚文化底蕴的知识分子。

接下来的第三、四两句“家仍清素、朝赖孝慈”,则进一步描绘了张之洞的家庭美德和个人品质。在这里,“家仍清素”指的是家庭的清贫简朴,而“朝赖孝慈”则是指张之洞在政治上依靠的是他的孝顺和仁慈。这里的“孝慈”同样是形容张之洞的高尚品德。

最后两句“暌违几何,去岁独瞻依北斗”,则是回忆过去与张之洞在一起的时光。在这里,“暌违”意味着长时间没有见面,而“去岁”则是指过去一年,“独瞻依北斗”则是说在过去的一年里,自己一直仰望着北斗星,以此怀念张之洞。这两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张之洞深深的思念之情。

最后的第五、六、七句“我亦桃李一分子”,则是说自己也是张之洞的弟子之一,虽然现在自己已经失去了官职,但仍然怀着敬仰的心情来悼念张之洞。这里的“桃李”指的是学生或徒弟,而“一分子”则是指其中的一员。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于师生之间深厚关系的珍视,同时也传达了自己对于张之洞的无尽感激和怀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