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心一逝动千里,梦底春天渺春水。
水阴台榭蘋花深,深绿漂岚湿莺尾。
莺啼二月无怨声,初杨窈袅能媚情。
迤江晨岫六七叠,黛云摺作屏风青。
美人罗帏愁未醒,酒边烟语沈玉筝。
玉筝罢弹天水静,帘影摇摇乱帆影。
茫茫潮去鸥不知,恻恻风来燕能省。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全诗以“春江吟”为题,借咏春江美景,抒发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和无奈。
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释义:
第一句:幽心一逝动千里,梦底春天渺春水。
注释:诗人的内心世界随着一阵风而扩散到千里之外,仿佛置身于梦中的春天,而那清澈的春水也显得朦胧而遥远。
赏析:这句诗以“幽心一逝”开篇,描绘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广阔和深远。接着用“动千里”来表达诗人情感的扩散,将无形的情感转化为有形的景象,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激动和澎湃。最后通过“梦底春天渺春水”来点明主题,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美好憧憬和无限遐思。
第二句:水阴台榭蘋花深,深绿漂岚湿莺尾。
注释:水边的台榭上,蘋花盛开,深绿色的树叶在微风中摇曳,如同飘动的云烟,使得莺鸟的尾巴也沾上了水汽。
赏析:这句诗通过对植物、环境和动物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蘋花的繁盛象征着春天的到来,深绿色的树叶则给人一种清新、自然的感觉,而飘动的云烟和湿润的莺尾则增添了一丝神秘和浪漫的气息。整体上,这句诗描绘了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画面,让人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好和诗意。
第三句:莺啼二月无怨声,初杨窈窕能媚情。
注释:二月里,鸟儿们欢快地歌唱,没有一丝抱怨之声;初生的杨树枝条细长柔弱,却能展现出一种妩媚之情。
赏析:这句诗通过对比的方式,突出了杨树的美丽和坚韧。莺鸟们的歌声虽然欢快,但并不含有任何抱怨之意,这反映出春天的生机和活力。而初生的杨树则以其柔弱的姿态和妩媚的神情展现出生命的顽强和美好。这种对比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也让读者更加关注杨树的形象,从而引发对生命和自然的深思。
第四句:迤江晨岫六七叠,黛云摺作屏风青。
注释:连绵不断的江岸上,清晨的山峦层层叠叠,宛如青色的屏风一般美丽。
赏析:这句诗通过对山水景观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连绵的江岸和层层叠叠的山峦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而“黛云摺作屏风青”则运用了形象生动的比喻手法,将山峦比作屏风,将青翠的山色比作屏风的色彩,让人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第五句:美人罗帏愁未醒,酒边烟语沈玉筝。
注释:美人儿坐在华丽的帷帐中,愁绪未消;酒桌上,烟雾缭绕中传来了悠扬的玉筝声。
赏析:这句诗通过描绘美女和音乐的场景,营造出一种优雅而浪漫的氛围。美人儿坐在帷帐中,似乎陷入了沉思或烦恼之中,而酒桌上的玉筝声则给人一种宁静和惬意的感觉。这种场景既展示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也反映了他对世俗繁华的超然态度。
第六句:玉筝罢弹天水静,帘影摇摇乱帆影。
注释:玉筝停止弹奏后,天空变得清朗宁静;帘子的晃动让船帆的影子也跟着摇摆起来。
赏析:这句诗通过描绘天水和船帆的情景,展现了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玉筝的停止弹奏意味着喧嚣的乐曲被摒弃,取而代之的是一片静谧的环境。而帘子的晃动则让人联想到船帆在风中摇曳的景象,这种动静结合的描写不仅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也让读者感受到了诗人内心的平静和愉悦。
第七句:茫茫潮去鸥不知,恻恻风来燕能省。
注释:潮水渐渐退去,鸥鸟失去了踪迹;阵阵风吹来时,燕子也能分辨出其中的味道。
赏析:这句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变化的观察和感受。潮水的退去让鸥鸟失去了栖身之处,而风的到来又为燕子带来了新的挑战。这种描写既体现了自然界的规律性,也反映了诗人对生活变化的思考和领悟。同时,这句话还暗含着诗人对于人生境遇的感慨,表达了他对于变幻莫测的人生和社会的深刻理解。
《春江吟》以优美的诗句描绘了春天江畔的自然风光和人们的生活情趣。通过对山水、人物、音乐等元素的巧妙组合,诗人传达出了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对人生经历的感悟以及对和谐社会的向往。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李白诗歌创作中的佳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