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落天地间,知交尚谁在?
离合如行云,出入不相待。
究其渊源同,星宿导天海。
谓可木石移,未闻日月改。
屈宋递沦丧,湘江有枯茝。
使我感旧心,对君涕浼浼。

【译文】

在清河边与孔继鑅话旧,赠他诗九章之六。

落落乾坤间,知交谁尚存?

离合如行云,出入不相待。

究其渊源同,星宿导天海。

谓可木石移,未闻日月改。

屈宋递沦丧,湘江有枯茝。

使我感旧心,对君涕浼浼。

【注释】
落落:孤独的样子。
乾坤:天地,指宇宙空间。
知交:朋友。
离合:离别和聚会,此处比喻人生聚散无常。
出:离开。入:进入。不:通“否”。
究:探究,研究。渊源:根源、本源。
木石:比喻志向或节操不变。移:改变。
日月:指年月,时间。
屈:屈原(战国时期诗人),宋玉(战国时期辞赋家),皆楚人,后常并称。
湘江:即湘水,发源于中国湖南省境内,流经湖南省、江西省、广东省等地,注入南海。
枯茝:枯萎的香草,这里代屈原。
惘惘:形容心情惆怅、失落。
涕浼浼:流泪不止。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李商隐在与好友孔继鑅告别之际所作的一首送别诗。全诗共八句,以问答的形式,表达了诗人对于友情的珍视以及对时光流转的感慨。

首两句“落落天地间,知交尚谁在”,诗人感叹自己身处天地之间,而知己却不知所踪。这里的“落落”一词,既形容诗人自己的孤独状态,也表达了对逝去朋友的怀念之情。

诗人以“离合如行云,出入不相待”来比喻人生的聚散无常。行云流水般的变化,意味着人生中的相聚和别离都是如此自然,没有固定的规律,让人难以捉摸。

接下来的四句,诗人进一步探讨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指出虽然彼此分离,但内心深处的情感和追求却始终相连。这种深刻的情感联系使得人们能够在逆境中相互扶持,共同成长。

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往往会因为各种原因而改变原有的志向和信念。诗人通过“谓可木石移,未闻日月改”来表达这一观点。他认为,即使外在环境发生变化,但人们的志向和信念却不会因此而改变。这是因为人们的内在精神世界有着坚韧的生命力。

最后两句“屈宋递沦丧,湘江有枯茝”,则将视野扩展到整个历史长河。屈原和宋玉这两位古代文人的命运都经历了沧桑巨变,但他们的精神却依然坚韧不拔。诗人通过这两句诗句,表达了对这两位文人的敬佩之情,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对逝去友人的思念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友情、人生聚散、以及历史变迁等方面的思考,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境界和丰富的情感世界。同时,诗人也通过对古人的追思,表达了对逝去朋友的深情怀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