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籁本泠善,听者自哀商。
峭绝天际云,落势疑瞿塘。
人老苦不少,日短苦不长。
昨见荷花落,今近梅花香。
迭伊鸟与虫,适命怡厥常。
寂怀泯有无,于世永徜徉。

秋日病中咏怀诗二十一章 其十三

秋籁本泠善,听者自哀商。

峭绝天际云,落势疑瞿塘。

人老苦不少,日短苦不长。

昨见荷花落,今近梅花香。

迭伊鸟与虫,适命怡厥常。

寂怀泯有无,于世永徜徉。

注释:

  1. 秋籁本泠善:秋天的声音原本清凉美好。
  2. 听者自哀商:听到的人自己感到悲哀,因为声音像是悲伤的商音。
  3. 峭绝天际云:形容山峰陡峭高耸,仿佛与天空相接。
  4. 落势疑瞿塘:形容荷花落下的样子,让人联想到瞿塘峡(长江三峡之一)的壮观。
  5. 人老苦不少:感叹人生衰老的痛苦难以避免。
  6. 日短苦不长:抱怨时间的短暂和生命的有限。
  7. 昨见荷花落,今近梅花香:昨天看到荷花凋谢,今天闻到梅花的香味。
  8. 迭伊鸟与虫:指鸟儿和虫类。
  9. 适命怡厥常:顺应自己的本性,享受平常的生活。
  10. 寂怀泯有无:心境平静,超越了有无、生死的界限。
  11. 于世永徜徉:在世间永远自在地徘徊。

赏析:
这首诗以“秋日病中咏怀诗二十一章”为题,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和自己的情感体验,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时间、自然的深刻思考。

首联“秋籁本泠善,听者自哀商”,诗人以秋日的清冷声音开头,表达了一种内心的哀伤之情。这里的“秋籁”指的是秋天的风声、叶声等自然声响,而“泠善”则强调了这些声响的美妙和宁静。诗人通过听觉感受到的不仅是自然界的声音,更是自己内心情感的一种投射。这种声音引发的不仅仅是听觉上的感动,更是心灵深处的共鸣。

诗人转而描述自己在秋季的自然景象中的感受。“峭绝天际云,落势疑瞿塘”,通过描绘山峰之高峻和云雾之缭绕,以及荷花的落下与梅花的香气,展现了一幅生动的自然画面。这些自然现象不仅仅是视觉上的享受,更触动了诗人内心对于生命无常、时光流逝的感慨。

第三联“人老苦不少,日短苦不长”,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无奈和对时间流逝的无奈感受。在这里,“人老”和“日短”都是对生命状态的描述,诗人通过这两个词表达了对岁月无情的感慨以及对生命有限性的领悟。

诗人以“昨见荷花落,今近梅花香”作为结尾,表达了对生命循环和季节更替的感慨。荷花的凋谢与梅花的盛开,既是自然界的规律,也是生命轮回的象征。诗人通过对这一自然现象的观察和感慨,进一步加深了对自己生命状态的思考,也体现了他对自然美的珍视和对生命意义的探索。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丰富,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对生命感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深刻的生命意识和对自然美的热爱。同时,诗人通过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感慨,表达了对生命无常、时光流逝的无奈感受以及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