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树不足怨,怨彼林间花。
自无傲霜姿,但媚朝山霞。
园夫恃能植,谓其贞可嘉。
翻置瓦盆菊,听使枝叶斜。
青山照篱角,日暮有孤鸦。
我思彭泽翁,傥来溪之涯。
枯树不足怨,怨彼林间花。自无傲霜姿,但媚朝山霞。园夫恃能植,谓其贞可嘉。翻置瓦盆菊,听使枝叶斜。青山照篱角,日暮有孤鸦。我思彭泽翁,傥来溪之涯。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日病中的凄凉画面,通过枯树与花的对比,深刻反映了诗人的内心世界。诗中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向往,同时也表达了一种孤独、寂寞的情感。通过对枯树的描写,诗人抒发了自己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同时也寄托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枯树”是这首诗的主角,象征着坚韧不拔、历经风霜的生命力。然而,这种生命力并不能得到欣赏和尊重,反而遭到了人们的误解和贬低。“园夫”则代表了世俗的眼光和社会的评价,他们对枯树的赞美和推崇,其实是一种讽刺和嘲笑。这种矛盾和冲突,使得诗人感到深深的无奈和悲哀。
“林间花”则是诗人情感的另一面,象征着美丽、娇艳和生命力。然而,这些美好的品质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和认可,反而被误解为虚伪和矫揉造作。这种反差和冲突,进一步加深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挣扎。
诗人以“彭泽翁”作为结尾,象征着高尚的品质和纯粹的精神。他虽然身处困境,但仍然保持着一种超然物外的心态,坚守着自己的原则和信念。这种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让诗人感到无比的自豪和满足。
这首诗通过枯树与花的对比,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挣扎。它不仅是一首美丽的诗篇,更是一首充满哲理的作品,让人深思人生的真谛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