悔乃愤之几,何如慎诸后?
自镜平生端,炯象毕呈丑。
猛警同晨钟,尘去复奚帚?
鬼神惕我危,相待益徵厚。
坦掌偶失持,势遂邻械杻。
命无侥幸存,正以顺为受。
岂真石作罂,其坚逊陶缶。

注释:

  1. 病剧就养城北玉清道院作三章:病重,就住在城北的玉清道院。作:创作、作诗。三章:指《玉清宫词》共三首。
  2. 悔乃愤之几:后悔当初愤怒的心情。
  3. 何如慎诸后:如何谨慎对待以后的事情。诸,通“诸”,多、众多的意思。
  4. 自镜平生端:自己反省一生端正。
  5. 炯象毕呈丑:形容自己的形象十分丑陋。炯,明亮的样子。象,比喻人的品行或才艺。丑,丑陋、不美。
  6. 猛警同晨钟:猛烈的警钟声像早晨的钟声一样响亮。
  7. 尘去复奚帚:尘土落尽,用什么扫帚清扫?
  8. 鬼神惕我危:鬼神也感到我的危难。
  9. 相待益徵厚:相互等待,更加显得深厚。
  10. 坦掌偶失持:坦荡的手掌偶然失去支撑。
  11. 势遂邻械杻:形势便发展成被捆绑在刑具上。
  12. 命无侥幸存:生命没有侥幸存在。
  13. 正以顺为受:正是顺应命运才能承受。
  14. 岂真石作罂:难道真的是石头制成陶罐吗?
  15. 其坚逊陶缶:它坚固得比陶罐更逊一筹。
    赏析:
    《玉清宫词》共三首,这是第三首,诗人通过自我反思和自问自答的形式,表达自己对人生态度的认识和感悟。
    第一句“病剧就养城北玉清道院作三章”表明了诗人因疾病而被迫离开官场,隐居在城北的玉清道院。第二句“悔乃愤之几,何如慎诸后?”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的愤怒和不满,同时也在思考如何谨慎对待以后的事情。
    第三至第七句则进一步展开了诗人的自我反思:“自镜平生端,炯象毕呈丑。猛警同晨钟,尘去复奚帚?鬼神惕我危,相待益征厚。坦掌偶失持,势遂邻械杻。”诗人通过镜子审视自己的一生来反思自己的行为和品德。他认为自己一生端正,但在关键时刻却做出了错误的选择,因此感到羞愧和后悔。同时他也意识到,只有顺应自然规律和命运,才能获得长久的幸福和安宁。
    最后两句“命无侥幸存,正以顺为受。岂真石作罂,其坚逊陶缶。”总结了诗人的人生态度和哲学思想。他认为人生没有侥幸可言,只能顺应命运才能承受一切。同时他也明白,真正的坚强并不是石头制成的陶罐,而是内心的平和与坚韧。
    整首诗通过对自身行为的反思和总结,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的理解和态度。他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错误,同时也找到了面对生活的勇气和方法。这种积极向上的态度和人生观对于人们来说是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