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佛默申约,还时当再来。
高下东篱花,俟我来时开。
禅律持神明,空山尊形骸。
孰令吾有缘,而不拒遭猜。
过堂担笋奴,似了乐与哀。
缠命愁妻孥,托此姓名埋。
仰看林外天,一隙穿穷厓。
可惜厓势欹,难筑凌风台。
我今入山去,试险投芒鞋。
愿仗彼佛力,安护终无乖。
这首诗由五章组成,每章都表达了作者的某种情感或愿望。下面逐句解释:
- “与佛默申约,还时当再来。” 这句话表达了与佛默申的约定,意思是在不久的将来会再次见面。
- “高下东篱花,俟我来时开。” 这句话描述了等待的情景,花朵将在作者回来时盛开。
- “禅律持神明,空山尊形骸。” 这句话表达了对禅宗法则的信仰,以及尊重自己的身体和精神。
- “孰令吾有缘,而不拒遭猜。” 这句话表达了对缘分的珍视,同时也表示了对他人猜疑的无奈。
- “过堂担笋奴,似了乐与哀。” 这句话描述了生活中的琐事,如担着笋子的人,既快乐又悲伤。
- “缠命愁妻孥,托此姓名埋。” 这句话表达了对家庭的责任和担忧,以及将名字埋在土中的愿望。
- “仰看林外天,一隙穿穷厓。” 这句话描述了仰望天空的场景,天空只有一点缝隙透过厚厚的云层。
- “可惜厓势欹,难筑凌风台。” 这句话表达了惋惜之情,因为悬崖的倾斜使得建造凌风台变得困难。
- “我今入山去,试险投芒鞋。”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想要进入山林的决心和冒险的精神。
10.“愿仗彼佛力,安护终无乖。” 这句话表达了对佛力的信仰,相信自己最终能够得到保护。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表达作者对生活、对自然、对宗教的深深理解和感悟的作品。通过具体的景物描绘,传达出作者的情感和态度。整首诗语言简洁而富有画面感,让人仿佛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作者的内心世界。同时,诗歌中也流露出一种深深的宿命感和孤独感,让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