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烟直穷碞底树,千岁癯僧抱琴住。
毗耶弟子三百人,一劫风轮了人趣。
其住劫者不出山,习猿成性心黠顽。
于中独有无碍子,气借云生骨木死。
龙女善相供煮茶,枯藤垂龛开白花。
珍珠撒手成碎沙,世间恩怨纠如麻。
子忍低眉不相顾,鹦鹉娇啼狮子怒。
无情风雨漂六天,谁抱元灯守灰炷?
万千梦里孤钟鸣,担囊踏露人间行。
峨嵋武当苦硗确,泰华中间地最平。
奔云不搅黄河声,阅世归山上果成。
不容饶舌参梵经,其息愈默机愈灵。
指端一现莲华青,虚空妙乐移我情,我将师尔求无生。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的作品,全诗共四句,每句七个字,共二十个字。以下是逐句的释义和赏析:

  1. 搜烟直穷碞底树,千岁癯僧抱琴住。
  • 这句话描述了一个僧人在山林中搜寻烟雾直至尽头的景象,他抱着琴坐在树下。”千岁”可能是指这个僧人已经修行了很长时间。”癯”指的是瘦,形容僧人身体消瘦。
  1. 毗耶弟子三百人,一劫风轮了人趣。
  • 这里提到的”毗耶弟子”可能是一个佛教团体或门派,”三百人”表示他们有众多弟子。”一劫风轮”可能是指佛教中的某个修行阶段或教义。”了人趣”意味着他们已经达到了某种境界或解脱。
  1. 其住劫者不出山,习猿成性心黠顽。
  • “其住劫者”可能是指那些在特定时期内修行的人。”不出山”表明这些人选择隐居山林,远离尘世。”习猿成性”形容这些修行者的性格特点,他们与猿猴一样狡猾。
  1. 于中独有无碍子,气借云生骨木死。
  • “无碍子”可能是一个特殊的存在或修行者的名字。”气借云生骨木死”可能是指在某种特殊状态下,他的呼吸或能量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仿佛生死已置之度外。
  1. 龙女善相供煮茶,枯藤垂龛开白花。
  • 这里描绘了一个场景,龙女正在为煮茶提供帮助,而枯萎的藤蔓垂下,形成了一个供桌,上面开出了白色的花朵。
  1. 珍珠撒手成碎沙,世间恩怨纠如麻。
  • “珍珠撒手成碎沙”形容一种非常纯净的状态,如同珍珠般珍贵的东西突然变得微不足道。”世间恩怨纠如麻”则暗示着世间纷争复杂,纠缠不清。
  1. 子忍低眉不相顾,鹦鹉娇啼狮子怒。
  • “子”可能是指某个人物或事物,”忍低眉”形容这个人或事物默默承受,不张扬。”鹦鹉娇啼狮子怒”则描绘了一种反差强烈的画面,既有温柔的鹦鹉也有愤怒的狮子。
  1. 无情风雨漂六天,谁抱元灯守灰炷?
  • “无情风雨漂六天”形容无情的风雨持续了六天。”谁抱元灯守灰炷?”则是一个设问,询问是谁守护着那盏明灯。
  1. 万千梦里孤钟鸣,担囊踏露人间行。
  • “万千梦里孤钟鸣”形容在无数梦境中,只有一声孤钟在响起。”担囊踏露人间行”描绘了一个行走在露水覆盖的地面上的人,形象生动。
  1. 峨嵋武当苦硗确,泰华中间地最平。
  • “峨嵋”和”武当”都是中国著名的山峰名,这里用来比喻修行者的修行之地。”苦硗确”形容那里的环境艰苦,”泰华中间地最平”则说明在更广阔的区域中,这里的地势相对平坦。
  1. 奔云不搅黄河声,阅世归山上果成。
  • “奔云不搅”形容云彩自由自在地飘动,不受任何束缚。”阅世归山”则意味着在经历了世间的种种之后,回到了山中修行。
  1. 不容饶舌参梵经,其息愈默机愈灵。
  • “不容饶舌”表明不允许随意谈论或解释,强调了内心的寂静和专注。”其息愈默机愈灵”则形容在这种状态下,内心的智慧和能力得到了提升。
  1. 指端一现莲华青,虚空妙乐移我情,我将师尔求无生。
  • “指端一现莲华青”形容手指触碰到莲花时的场景,莲花呈现出青紫色。”虚空妙乐移我情”表达了这种体验使得自己的情感发生了变化。”我将师尔求无生”则是一种修行的目的,即通过修行追求生命的超越和解脱。

这首诗以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哲理表达了作者对于修行、自然和人生态度的思考。通过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现象的描绘,以及对修行过程的描述,展现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并引发读者对于生命意义的深入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