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河苦多盗,纡港还苦迟。
冷色来睨人,已有芙蓉枝。
芙蓉花浅红,剩绿搀柳丝。
野人立柳旁,手把长项犁。
似傲田居闲,含笑目相移。
故抚牛背平,扶童与之骑。
读书无一能,我实心惭伊。
平生志胞与,民命关疮痍。
胡祇同室人,尚难免流离。
去当事锄种,矢与槃涧期。

【注释】

海会寺:寺院名,在浙江省温州市。买舟:买船。同舍弟皋儿:与诗人同住在海会寺的舍弟。十字港:水道名,位于今浙江省温州市。沙港:地名,位于今浙江省温州市。唐堰:地名,位于今浙江省温州市。兰江:即瓯江,源出福建省武夷山地区流入浙江省丽水市,流经温州市区。“渡”指通过河流过境。“道中得五章”,“五”应作“四”,表示有五首诗被选中编入本集。“其”指第一首。

官河:指瓯江上游,是浙江、福建两省的分界线。“苦多盗”句:《晋书·王导传》载:王导为镇军将军,都督江州诸军事,镇守建康(今南京),曾说:“江左虽复艰难,兵甲不多,若使内难外寇同日俱起,此间人力必不能支。”可见当时社会动乱不安。故此处借以自喻。“纡港还”三句:指诗人在海会寺附近徘徊观望,觉得时间过得很慢,而自己却无所作为,心情郁闷。“冷色来睨人”两句:写诗人在海边徘徊时看到的景物:寒潮来临,水面上泛起阵阵白浪,映照着天空和岸边的树木,使人感到冷清孤寂;芙蓉花已开,但还没有结出果实,只有一些嫩绿叶子夹杂其中,衬托着岸边的柳枝。这两句是诗人的实感,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萧条景象。“野人”两句:写海边一位农民正在犁地,手持长柄犁头站在路边。这两句是诗人的虚景,用以衬托自己的孤独。“似傲田居闲”两句:写这位农民似乎很悠闲自在,其实他是在强颜欢笑。“故抚牛背平”,用典,《后汉书·马援传》:“援不喜文儒,好武功。……每见士大夫,常称‘丈夫生不有封侯,但愿得杀敌取上赏耳’”。这两句是说农民虽在田间忙碌,却无一能成大功,而自己却是空怀壮志,惭愧不已。“读书无一能”两句:写诗人虽然有满腹学问,却无用武之地;而自己却感到惭愧,因为自己连最基本的生活都没有保障。这两句是说农民虽没有受过什么教育,却能谋生立命。“我实心惭伊”两句:写自己虽有满腹才华却无用武之地,而农民却能够谋生立命。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的赞叹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自己无能为力的感慨。“平生志胞与”两句:说自己平生最大的志向就是为民众谋福祉,而现在却身陷困境之中无法实现这一理想。“民命关疮痍”,语出《尚书·泰誓》,意思是说民众的生命关系到国家的存亡。这两句是说诗人深感自己肩负着沉重的责任,必须为国家和人民谋福利。“胡祇同室人”一句:胡祇遹(zhìyù)是诗人的朋友,此时正因政治原因被迫离开朝廷,流落民间。这一句是说胡祇遹的处境和自己一样艰难。“尚难免流离”两句:写自己和胡祇遹都遭受到不幸的命运,仍然难以摆脱困境。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同情和关心之情。“去当事锄种”两句:写诗人决心离开朝廷,回到家乡去从事农业生产。“矢与槃涧期”一句:语出《庄子·逍遥游》:“吾将曳尾于涂中。”意思是说我要像蜗牛那样悠然自得地生活在乡下。“期”指约定或期望的意思。这两句是说诗人要像蜗牛那样安于现状,过一种平淡的生活。

【赏析】

此诗为作者与舍弟皋儿同游海会寺时所作。全诗共八句,前四句写诗人在海边眺望的景象以及自己的感慨;后四句写舍弟在田间劳作的情景以及诗人对自己的评价和期望。整体而言,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不满以及对农民的赞美之情。

诗的前四句主要描写了诗人在海边徘徊的场景和感受。诗人看到官河两岸盗贼横行,而海上的船只则迟迟不到,心中倍感无奈。同时,他看到海边的芙蓉花已经开了,但还没有结果,只有几缕绿丝夹杂其中;而岸边的柳树则随风摇曳。这些景色虽然美丽,但却让人感到冷清孤寂,让人不禁想起了自己的身世之忧和人生之痛。

接下来的四句则是诗人的自述。他感叹自己虽然满腹才华,却没有施展的舞台;而周围的农民却能够辛勤劳作,过着平淡的生活。这种对比让他感到自己非常惭愧,同时也激发了他对未来的期待和憧憬。

最后六句则是对舍弟皋儿的赞赏和期望。他看到舍弟在田间劳作的身影,不禁想到了自己的过去和现在。他曾经满怀豪情壮志,希望能够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但现在他却陷入了困境之中,无法实现自己的梦想。因此,他希望舍弟能够继续努力工作,为自己谋一份生计;同时也希望舍弟能够保持一颗平常心,不要过于追求名利和地位。

这首诗通过对海边景色的描绘和对舍弟劳作场景的回忆,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望。他的诗歌充满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农民的赞美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