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皇建义旗,长官气先折。
遂使瓠子河,塞每后于决。
亚夫真将才,悬胆棘门热。
濞也竖子流,曾不费朝食。
惜哉以蔑污,早违孝王悦。
虽有洮黾功,长蛇苦中齧。
材力选羽林,六郡动骚屑。
谁怜上郡寒,层冰有淹辙。
断手无辣刀,兔狡遂多穴。
吾愁渤海流,荡为漂杵血。
【注释】
《汉书·贾谊传》:“建天子旌旗,乘舆法物,备有司之仪,立宗庙于京师,与王者同,加惠于皇者旁,纵无四方之忧,胡不一称帝号乎?”“义旗”即指皇帝的旌旗。“长官气先折”是说汉朝的郡守、县令等地方官员看到皇帝旗帜后,首先就丧失了斗志。“瓠子河”指黄河,“决”是大水泛滥的意思。“亚夫真将才”指吴王濞的部将周亚夫(汉太尉,名绛)。“悬胆棘门热”是说周亚夫在前线对敌时,勇气十足。“濞也竖子流”指吴王刘濞被朝廷处死。“费朝食”意:他被杀前没有吃早饭。“以蔑污”意为被轻视。“孝王悦”指汉武帝。“洮黾功”指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的事。“长蛇苦中齧”指汉景帝在位时发生外戚、宦官争权夺势的斗争,如同长蛇在腹中作啮噬。“材力选羽林”指汉文帝选拔勇猛的士兵组成羽林军,用以护卫皇宫。“六郡动骚屑”,指汉文帝任刺史巡视地方时,六郡骚动不安。“谁怜上郡寒”指汉文帝巡视北部边疆时,看到北方严寒,百姓生活困苦,十分同情他们的艰辛生活。“层冰有淹辙”形容北方严寒,大雪封路。“断手无辣刀”指匈奴人砍断了汉朝使者的手,比喻匈奴人强悍凶猛。“兔狡遂多穴”,意指匈奴人狡猾多变,善于挖洞。“吾愁渤海流”,指汉朝担心渤海地区的战事。“荡为漂杵血”,指汉初刘邦派韩信攻打匈奴,使匈奴人生活在水深流急的河水中,犹如漂浮在鲜血之中。
【赏析】
《读汉书五章》是东汉末年著名文学家蔡邕所作的一组咏史诗,共五首。此诗组借咏史诗来抒发作者对汉高祖、汉文帝、汉武帝、吴王刘濞和汉景帝等几位不同时期的统治者的看法,表现其对当时政治形势的担忧和对人民生活的同情。
第一首诗开头两句,诗人通过描写汉朝官吏见到皇帝的旌旗而丧失斗志的情景,表达了自己对汉朝统治者的讽刺和不满。接下来两句,诗人通过对吴王刘濞的结局进行描写,表达了自己对刘濞的痛恨,同时也表达了对汉朝统治者的不满。
第二首诗通过描绘周亚夫将军英勇善战的形象,表达了自己对周亚夫这位真正将才的赞赏。同时,诗人通过对吴王刘濞的结局进行描写,表达了自己对刘濞的痛恨。
第三首诗通过描写汉文帝选拔勇士组成羽林军,以及巡视边疆时看到北方严寒、百姓生活困苦的情景,表达了自己对汉文帝的担忧和同情。同时,诗人通过对匈奴人的形象进行描写,表达了自己对匈奴人的痛恨。
第四首诗通过描绘汉高祖刘邦派韩信攻打匈奴,使匈奴人生活在水深流急的河水中,犹如漂浮在鲜血之中的情景,表达了自己对汉高祖的讽刺和不满。同时,诗人通过对吴王刘濞的结局进行描写,表达了自己对刘濞的痛恨。
第五首诗通过描绘汉景帝平定外戚、宦官争权夺势的斗争,如长蛇在腹中作啮噬的情景,表达了自己对汉景帝的忧虑和担忧。同时,诗人通过对匈奴人的形象进行描写,表达了自己对匈奴人的痛恨。
这五首诗通过咏史诗的形式,表达了诗人对当时政治形势的担忧和对人民生活的同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爱国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