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不识悲,但为索乳啼。
大儿面如墨,对我常呜咿。
慰使弗呜咿,我泪纷已垂。
又恐伤亲心,苦作吞声悲。
吞声亲不闻,汝魂应闻之。
我同汝子哭,汝还亲切窥。
泪尽究奚益,不哭难强支。
一瞬十八年,缘尽复何期?
两儿汝骨血,汝当魂护持。
注释:
- 妇病自春晚始剧至六月四日竟不复生:妻子疾病从春末开始加重,到六月初四日终于不治而亡。
- 感触所缘记以哀响都得二十三章:因感伤而写下的诗有二百多章,这些诗都用来代替哀悼妻子的哭辞。
- 小儿不识悲,但为索乳啼:小孩子不懂得什么是悲伤,只知道要吃奶,所以啼哭。
- 大儿面如墨:大儿子的脸色像墨水一样黑。
- 我泪纷已垂:我流泪已经流下来。
- 又恐伤亲心,苦作吞声悲:又害怕伤了母亲的心,所以强忍着哭声,不敢哭泣出声。
- 吞声亲不闻,汝魂应闻之:我虽然在低声哭泣,但您听不见,您的魂魄应该能听见。
- 我同汝子哭,汝还亲切窥:我也陪着你的儿子哭泣,您还能亲自过来看看。
- 泪尽究奚益,不哭难强支:泪水流干了也无济于事,不哭反而难以支撑下去。
- 一瞬十八年,缘尽复何期:一瞬间就是十八年的时间,缘分终将消逝,我们又能期待什么?
- 两儿汝骨血,汝当魂护持:两个儿子,都是你的血与肉,你应该守护他们的魂魄。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悼亡诗,写诗人失去爱妻的痛苦心情。全诗通过写自己的悲痛和思念之情,来表达对死者的怀念之情。
首句“妇病自春晚始剧至六月四日竟不复生感触所缘记以哀响都得二十三章焚之榇前以代诔哭”,描述了妻子的疾病从春天就开始加重,到夏天四日终于不治而亡。这种病痛和死亡的过程,让人感到无比的悲哀和无助。
接下来的句子,“小儿不识悲,但为索乳啼。大儿面如墨,对我常呜咿。慰使弗呜咿,我泪纷已垂。又恐伤亲心,苦作吞声悲。”描绘了孩子的无知和无力感。孩子不懂什么是悲伤,只知道要找奶喝,所以会哭泣;而大儿子却面色如同墨水般乌黑,总是呜呜地叫着。尽管想要安慰他不要哭泣,但是他的眼泪已经流下来,担心伤了母亲的心,所以只能强忍着哭声,不再哭泣出声。
“吞声亲不闻,汝魂应闻之。我同汝子哭,汝还亲切窥。泪尽究奚益,不哭难强支。”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无奈。即使自己低声哭泣,母亲可能听不到,但是她的魂魄一定会听到的。虽然我陪伴着你的儿子一起哭泣,但是你还会亲自过来看看。即使泪水流干也无法改变现实,不哭就无法支撑下去。
最后一句“一瞬十八年,缘尽复何期?两儿汝骨血,汝当魂护持。”总结了全文。一瞬间就是十八年的时间,我们的缘分已经结束,无法再继续。两个儿子都是你的血与肉,你应该守护他们的魂魄。
这首诗通过描述妻子的病情和死亡过程,以及诗人的悲痛和思念之情,表达了对死者的怀念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于生死观念的认识和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