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冠山鳌,不抃海柱倾。
升台望南陲,鹑纬如元冥。
迩年鱼盐荒,民力困多儜。
转希意外危,鼠窜堪逃生。
城漕兵数千,老稚充其名。
积习素游惰,食粟贪太平。
偶遣戒备严,馁志中先萌。
示隙授其溃,安待来势横?
何况呼救难,绝岛悬孤城。
凡理有缘始,祸实谁酿成?
俯读天诏颁,我皇真圣明。
仅以失机责,减罪予之轻。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对定海警感的担忧,以及对当地人民生活的关注。
第一句“何为冠山鳌,不抃海柱倾”表达了作者对定海地区的关注,认为这里的人民应该能够抵御外敌,但现实却并非如此。这两句诗反映了作者对定海人民的关切之情。
第二句“升台望南陲,鹑纬如元冥”描绘了作者登上高处,远眺东南地区的景象。这里使用了“鹑纬”这个词汇,形容天空中的星星排列如同北斗七星一样清晰明亮。这两句诗展现了作者对定海地区地理环境的观察。
第三句“迩年鱼盐荒,民力困多儜”表达了作者对近年来定海地区渔业和盐业受到破坏,导致人民生活困苦的感受。这两句诗反映了作者对当地经济发展状况的关注。
第四句“转希意外危,鼠窜堪逃生”描述了由于外部的威胁,使得当地人民不得不四处躲避,寻找生存的出路。这两句诗揭示了定海地区所面临的严峻形势。
第五句“城漕兵数千,老稚充其名”提到了驻守在定海附近的军队数量庞大,而其中不乏老弱病残之人。这两句诗反映了作者对当地军队状况的关注。
第六句“积习素游惰,食粟贪太平”批评了当地人民长期养成的懒散习性,只追求享受而不思进取。这两句诗揭示了当地社会风气的问题。
第七句“偶遣戒备严,馁志中先萌”表达了作者对于当地军民戒备森严但士气低落的情况感到忧心忡忡。这两句诗反映了作者对当地军事状况的关注。
第八句“示隙授其溃,安待来势横?”暗示了敌人可能会趁虚而入,造成更大的破坏。这两句诗反映了作者对于敌方动向的警惕。
第九句“何况呼救难,绝岛悬孤城”强调了定海地区地处偏远,一旦发生变故,救援难度极大。这两句诗凸显了定海地区孤立无援的现状。
第十句“凡理有缘始,祸实谁酿成?”表示所有事情都有其起因,而责任往往在于那些幕后操纵者。这两句诗引发了对背后势力的思考。
第十一句“俯读天诏颁,我皇真圣明”表达了作者对皇帝圣明的认同,认为皇帝颁布的诏书是明智的决策。这两句诗体现了作者对于朝廷政策的支持。
第十二句“仅以失机责,减罪予之轻”指出皇帝仅仅因为失误就给予处罚,显得过于宽厚。这两句诗反映了作者对朝廷处理方式的质疑。
整首诗通过描绘定海地区的地理环境、经济状况以及社会风气等各个方面,深刻反映了作者对于当地人民生活的关心和担忧。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朝廷政策和军事行动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