馀兴各未尽,往陟吾家山。
俯视众天女,罗列千百鬟。
绀云布空地,得气殊旃檀。
纠以万井烟,变作青海漫。
浮图隔茶磨,弄影茫眇间。
何虞具区水,逼向虚空寒。
拂拭金乌光,林屋低可攀。
丈人不入世,至今犹童颜。
娱览苦不迭,舍去诚大难。
益愁后来约,殊少今时闲。
回风振穹壑,群泻奔急湍。
危懔恋胡益,掉臂尘中还。
【注释】
余兴:指游玩后兴致未尽。
陟吾家山:登山。
绀(gàn)云:深紫色的云。
纠(qiū):聚集。万井:指众多水井。烟:雾气。
茶磨:即石磨,一种古代用来加工茶叶的工具。
弄影茫眇(miǎo xiǎo)间:指佛教中的“摩诃衍那”境界。
何虞:即如何,哪里。具区:传说中的东海名山。
金乌:太阳。光:光辉。林屋:山林小屋,这里指道教的修炼之地。
丈人:对年长者的称呼。不入世:不问世事,超然物外。童颜:童子一样的脸庞。
娱览:游乐观赏。苦不迭:非常艰难。舍去:放弃。诚:确实。大难:极大的困难。
益愁:更加忧愁。后来约:以后约定的事。
殊少:很少。今时闲:现在的闲暇时间。
回风:旋风。穹壑(hè):高山峡谷。群泻(shè):急流冲泻。奔湍(tuān):奔腾的水势。
危懔(lǐn):十分敬畏的样子。恋胡:依恋于边塞。益:更加。
掉臂:甩开手臂,形容豪放不羁。尘中还:在尘世间逍遥自在地归来。
【赏析】
《邓尉纪游诗八章》是一首七言古诗,写诗人游览吴门胜地邓尉山时的所见与所感。此诗以记游为题,而诗人却着意于写景、抒情和议论。全诗意境开阔,笔法灵活多变,表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和独特的审美情趣。
首章起句点题,直抒胸臆,点明游览的目的。“馀兴”二字,写出了诗人游览后兴致未尽之状。接下来“往陟吾家山”,则点明游览的对象。“陟”字,不仅表明登山之意,而且含有攀登之意,有登临揽胜的意思。
二章写登上山顶所见之景。前四句写天女罗列,绀云布地,以及万井之间烟雾缭绕的情景,极写山色之幽雅;后四句写浮屠寺在云雾弥漫之中隐约可见,以及诗人置身其间的感受,既写出山色之空濛,又表现诗人的旷达之情和悠然之志。
三章继续写登高所见之景。首四句写山中云雾缭绕,变幻莫测的景象;后四句写诗人置身于佛教圣地而心旷神怡,仿佛身临仙境一般。
第四章紧承前三章而来,描写诗人在山中游览时的心情。首四句写诗人在山中游乐观赏,欢乐无穷,难以自已。“舍去诚大难”一句,既是实写自己舍去世俗生活的乐趣之大,又是虚写诗人心中向往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心境之大。
第五章抒发诗人对佛门修行生活的向往之情。“益愁”二字,写出诗人内心的矛盾与痛苦。“殊少”两句,写出诗人对于现在这种闲逸生活的喜爱,表现出他对官场生活厌倦的心理。最后两句则是说诗人更加忧愁的是以后没有这样的约定和机会,也说明他对于未来没有把握,因此感到忧心忡忡。
第六章描写山中景色的变化。“回风振穹壑,群溪奔湍濑。”这两句是诗人眼中的山中景色的变化,其中既有自然景观的变化,也有作者情感的变化。“危懔恋胡益,掉臂尘中还。”则是说诗人在山中游览时,面对壮丽的自然景观,感到十分敬畏,但又觉得依恋于边疆更加有意义,因而毫不犹豫地甩开手臂,在大好河山之间尽情游览。
第七章写诗人在山中游览时的所想。“何虞具区水,逼向虚空寒。”这两句是诗人在山中游览时的一种遐想。“何虞”二字,写出了对神仙的向往之情;“逼向虚空寒”三字,写出了山中环境的清冷孤寂。
第八章写诗人在山中游览后的心情。首四句写山中景色的变化给诗人带来的喜悦心情;后四句则是说诗人在离开山中时的心情,既有留恋不舍之情,又有轻松愉快之意,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于未来生活的憧憬。
全诗从登高览胜、游乐赏玩开始,到对佛门修行生活的向往,再到对现实生活的感受,以及离开山中时的愉悦心情,层次分明,步步深入,层层展开,充分体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技巧和独特的审美追求。整首诗歌语言流畅,意境优美,富有哲理性,堪称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