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洁如素秋,夜气敛初静。
历落竹柏枝,耿然散清影。
凌寒陟危巘,意欲赴沧溟。
苍霾扫万瓦,霜色去平迥。
若涵江水白,未觉城树暝。
孤心出群表,旧态赴新领。
曾擪尺八箫,踞雪坐盘顶。
苔根老梅坼,烟末倦鸟警。
幽声凄以感,群公醉方醒。
惘惘一年事,了了此重省。
月洁如素秋,夜气敛初静。
皎洁的月光如同秋天的白霜,夜晚的清寒已收敛得刚刚好。
历落竹柏枝,耿然散清影。
参差不齐的竹子和柏树,明亮的影子洒满大地。
凌寒陟危巘,意欲赴沧溟。
冒着严寒攀越险峻的山岭,心中充满了对浩瀚海洋的向往。
苍霾扫万瓦,霜色去平迥。
天空中飘荡着层层雾霾,远处的景物在阳光照射下显得清晰明亮。
若涵江水白,未觉城树暝。
仿佛可以感受到江水清澈透明的光芒,没有意识到城市中的树木已经笼罩在夜色之中。
孤心出群表,旧态赴新领。
独自站立在众人之间,展现出与众不同的气质;过去的旧习被新的领悟所替代。
曾擪尺八箫,踞雪坐盘顶。
曾经吹奏过尺八箫,坐在白雪覆盖的山顶上沉思。
苔根老梅坼,烟末倦鸟警。
枯死的梅花露出根部,疲倦的鸟儿被微光惊动。
幽声凄以感,群公醉方醒。
凄凉悠远的声音使人感动,众位宾客陶醉于这美景而醒来。
惘惘一年事,了了此重省。
恍惚间度过了一年的光阴,这次重游让我有了深刻的反思和感悟。
【赏析】
这首诗是黄庭坚的五言律诗,写于诗人重游南园时。全诗通过描绘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以及对人生经历的深刻理解。
首句”月洁如素秋,夜气敛初静”,诗人用简洁的语言描绘出月夜的宁静与美丽。”月洁如素秋”,将月亮比作洁白的秋叶,形象地描绘出月光的清冷与明亮;”夜气敛初静”,则写出了夜晚的宁静与寂静。整首诗的起笔便给人一种清新脱俗、静谧祥和的感觉。
诗人通过对竹柏枝、清影等景物的描述,营造出一种幽静而又神秘的氛围。”历落竹柏枝,耿然散清影”,”历落”形容竹子枝叶的疏落有致,”耿然”则描绘出清影的明亮闪烁,整个画面给人一种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的美感。
在接下来两句中,诗人又进一步描绘了寒夜攀登高山的景象。”凌寒陟危巘,意欲赴沧溟”,”凌寒”形容天气寒冷,”陟危巘”则描绘出登山的艰难险峻,”意欲赴沧海”则表达了诗人想要征服大自然、追求更高境界的决心。这两句诗既展现了诗人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也表达了他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在第三句中,诗人转向了对自然环境的描写。”苍霾扫万瓦,霜色去平迥”,”苍霾”形容天空中飘荡的雾霾,”万瓦”则描绘出城市的繁华景象,”霜色去平迥”则写出了阳光照耀下的景色明丽而深远。这句诗不仅描绘了城市的美景,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之情。
在第四、五句中,诗人又转向了对人物内心世界的关注。”若涵江水白,未觉城树暝”,”若涵江水白”形容江水清澈透明,”未觉城树暝”则写出了人们在欣赏美景时忘却了时间的流逝。这句诗既展现了美景的魅力,也表达了诗人对人们沉醉于美景之中的感叹之情。
最后两句,诗人再次回到自然景观的描写。”孤心出群表,旧态赴新领”,”孤心”形容诗人独特的心灵状态,”旧态”则描绘出他的过去习惯,”新领”则表示他已经找到了新的生活方式。整首诗的结尾既总结了前面的景色描写,也表达了诗人对自我认知和成长的思考。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人物内心的深入刻画,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人生经历的深刻思考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