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青出天构,杰阁如鸟巢。
目摄千里鸿,逝日同滔滔。
万事得根柢,不在历境高。
乱木空山喧,尚难平波涛。
谷神栖寸田,八极尽能包。
何羡巨灵手,持此地轴牢。
耳目通尘寰,虽僻禅难逃。
但宜明月时,置我孤琴操。
【注】:悬青:即“悬空”,指高阁;杰阁:高耸的阁楼;目摄:目光可以捕捉;逝日:逝去的太阳;历境:经历的境界;乱木:参差不齐的树木;八极:四方极远之处。
【赏析】:此为作者游理安寺憩松颠阁之作。诗分三章,每章六句,共二十句,前四句写景,后十六句抒情。
一、二两句写松颠阁高耸入云,与鸟巢一般,诗人登临其上,俯视千里之遥的鸿雁和滔滔之日。这两句以动衬静,通过动静结合的手法,写出松颠阁的气势不凡和视野开阔。
三、四两句写诗人放眼望去,一切万物皆根基于此,不必追求外界的高境。这两句表明了诗人对世事的看法,认为一切皆在自身之内,无需羡慕外界的高境。
五、六两句写乱木丛中,喧哗之声难以平息浪涛。这两句以比喻的手法,写出了松颠阁周围环境的喧嚣与混乱,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内心世界的平静与安宁。
七、八两句写谷神栖于寸田之中,八方大地尽在掌握之中。这两句表明了诗人对天地自然的领悟和把握。
九、十两句写自己虽身处僻静之地,但心境却难以宁静。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十一、十二两句写虽然远离尘世喧嚣,但仍难以摆脱世俗的困扰。这两句表明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无奈与逃避。
十三、十四两句写明月当空之时,唯有我一人独坐琴旁。这两句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清高。
全诗通过描写松颠阁的壮丽景色和诗人在此的所见所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世俗的超脱。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清高,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