驯虎有道心,至今化为石。
樵童思天游,往往跨其脊。
虚霆走空窍,洪荒未疑夕。
谁将瓮底云,漏作万山碧。
生无丹籍名,肉眼敝尘隙。
徒裁羊毛毡,坐俟须鬓白。
阳林无暑寒,元理要堪扼。
倘于投足穷,一遇寿光客。

这首诗是宋朝诗人陆游所作的,内容如下:

驯虎有道心,至今化为石。
樵童思天游,往往跨其脊。
虚霆走空窍,洪荒未疑夕。
谁将瓮底云,漏作万山碧。
生无丹籍名,肉眼敝尘隙。
徒裁羊毛毡,坐俟须鬓白。
阳林无暑寒,元理要堪扼。
倘于投足穷,一遇寿光客。

逐句释义:

  1. 驯服的老虎有方法之心,到现在变成石头。
    注释:驯服是指使某物服从自己的心意和行为,这里指用技巧驯服老虎。
  2. 樵夫的孩子想上天飞游,常常跨过它(虎)的脊背。
    注释:樵夫的孩子指樵夫的儿子或女儿,他们可能对飞翔有着强烈的向往之情。
  3. 虚张的雷声在空穴中行走,洪荒时代还没有怀疑到傍晚。
    注释:虚张指的是虚假地制造声势,这里指雷声在空旷的地方回荡。
  4. 谁把瓮底部的云彩,漏泄成万山的碧绿?
    注释:瓮底部的云彩指的是云雾缭绕的景象,这里指自然景观的变幻莫测。
  5. 出生时没有成为仙家弟子的名字,眼睛看破红尘,尘埃般的缝隙。
    注释:仙家弟子指的是修行者,在这里指没有修炼成仙的人。
  6. 徒手裁剪羊毛制成的毡子,坐着等待胡须变白。
    注释:羊毛制做的毡子是一种简陋的材料,用来保暖或者遮风挡雨。
  7. 阳光下的树林不热也不冷,元理要经得起控制。
    注释:元理指的是事物的本原、根本原理,这里指的是自然规律。
  8. 如果走到尽头,就遇见寿光客人。
    注释:寿光客人指的是长寿吉祥之人,这里指的是有福气的人。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画面。诗中通过对老虎、孩子、雷声等自然现象的描述,表达了人类对自然的敬畏与尊重。同时,诗歌也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期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