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我者死矣,不知我者左右嬉笑相揶揄。
尔非竟智吾非愚,激忿而竞胡为乎?
凤皇不可以语黄雀,语向青田千岁鹤。
梧桐伐作釜底薪,谁信人间有阿阁?
朝买一马,暮携一鞭。
南行吴楚,北走赵燕。
路长客独年复年,道旁插柳高过肩。
柳为飘花人飘蓬,踯躅踯躅,安知西东?

【注释】

知我者死矣:知道我的人,已经死了。

左右嬉笑相揶揄:身边的人们讥笑、取笑我。

尔非竟智吾非愚:你并不是完全聪明,我也不是完全愚昧。

激忿而竞胡为乎:因为愤激而争斗,究竟为了什么?

语向青田千岁鹤:告诉青天白日下的千年鹤(比喻志士)。

阿阁:即“阿阁”,古代指帝王所住的楼观。

朝买一马,暮携一鞭:早晨购买一匹好马,晚上携带着缰绳鞭子。

南行吴楚,北走赵燕:向南行走到吴、楚地区,向北行走到赵、燕一带。

踯躅踯躅:徘徊不进。

安知西东:哪里知道是东还是西?

【赏析】

此诗作于唐肃宗至德二年(757)作者流放夜郎时。诗人以悲愤的心情,写下了这首《和弹篇七章当鞠歌行》。诗中通过自述身世和对周围环境的描绘,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的苦闷心情和对现实的不满,以及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全诗情深意切,风格苍劲,语言明快流畅,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首四句点题,表明了自己与世俗之人格格不入的情况。“知我者死矣”说明诗人已无知己。“不知我者左右嬉笑”,表现了诗人被排斥、孤立的处境。“尔非竟智吾非愚”,表明诗人并不愚蠢,只是不被理解而已。“激忿而竞胡为乎?”表现出诗人内心的激愤不平。

“凤皇不可以语黄雀”以下六句,以寓言的形式抒发了诗人的感慨。“凤皇”指凤凰,这里借指贤人;“黄雀”指普通的小鸟。“语”就是告诉的意思,“向”、“告”都表示说话。诗人认为贤能的人不能告诉无知的黄雀关于高远的事情,只能告诉低贱的小鸟,这是多么可悲!诗人接着又指出:像青田里的千年鹤一样有高远志向的贤者,也难以被世人所理解。

诗人用“梧桐伐作釜底薪”来比喻自己的命运就像被砍去的梧桐树一样,成为别人做饭用的柴火。诗人以“谁信人间有阿阁?”来表达自己的感慨,阿阁是帝王的宫殿名,此处暗喻皇帝。诗人在诗中流露出了对皇帝的渴望之情,希望皇帝能够了解、赏识他,重用他。

中间六句,诗人进一步抒写自己的遭遇。诗人先是说:“朝买一马,暮携一鞭。”意思是说早上买了好马,晚上就带着马鞭走了。这里诗人形象地描述了自己日夜兼程赶路的情景。然后他又说:“南行吴楚,北走赵燕。”意思是说向南走到吴、楚地区,向北走到赵、燕一带。这两句诗反映了诗人当时处境十分艰难。最后诗人说:“路长客独年复年,道旁插柳高过肩。”意思是说道路漫长,自己一个人一年又一年地赶路,在道旁插的柳树枝条已经高过了肩膀。诗人通过这些描写表达了自己孤独、困苦的处境。

最后二句,诗人再次发出感慨:“柳为飘花人飘蓬,踯躅踯躅,安知西东?”意思是说柳树随风吹动像飘落的花瓣一样,人也随着命运飘荡不定,不知道是往西还是往东。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的迷茫、无奈以及对于命运的困惑。

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八句,但诗人却运用了大量的夸张手法,如“朝买一马,暮携一鞭”、“南行吴楚,北走赵燕”等,使诗歌具有很强的画面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外,诗人还运用了一些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使诗歌更加生动有趣,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